第(1/3)頁 順成人,逆成仙,玄妙只在顛倒間。 這是從張三豐的《顛倒歌》中提煉出的一句,詮釋人與天地規則之間關系的總結。 華夏傳統文化的核心一直都是‘天人合一’。 所以衍生了五格剖象法中,將‘超凡’之人的特點劃分,他們對于‘道’也就是規則的理解運用大相徑庭。 所謂人才就是順應規則,利用規則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而仙才,也就是天才則是理解規則,創造規則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特殊超凡人士,名為鬼才。 鬼才是依靠顛覆規則,借助漏洞來實現自己目的的人,它解決問題的方式超脫規則,異于常人,但是效果卻比人才與天才更加驚人。 同時也注定了,鬼才是逆天而行的特殊人群,但個人的能力即便再逆天,終究無法敵過天時與地利,或許可能會在某個巧妙的時間點,鬼才橫空出世大放異彩,但也只是曇花一現。 天才如朗朗乾坤一輪驕陽,鬼才似煙霧繚繞半盞幽月。 而且一般鬼才都是一些被時勢逼迫無奈的天才,如果有的選,誰不愿意當流芳百世的天才呢? 歷史上能夠被稱之為鬼才的人很多,比如奇貨可居的呂不韋,大漢忠魂的曹操,閑情偶寄的李漁,南腔北調的徐渭,交流電圣特斯拉,凝視深淵的尼采等等。 這些鬼才的共同性就是,他們的行為總是出乎常人預料,而且難以理解。 呂不韋作為最知名的風投,選了當時最沒有機會登基的秦異人。 曹操作為最有資格登基稱帝的諸侯,卻至死都沒有選擇篡位。 徐渭作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軍事奇才,海賊王克星,本來有機會平步青云,卻莫名的突發惡疾各種找死。 不管是以上帝視角,還是同時期角度去看這些人的行為,都是所有人還無法理解的行為。 明明有更好有優的選擇,為什么一定要選最差的結果? 尤其是這些鬼才在過程中展現的驚人天賦和操作,更是讓后人唏噓遺憾。 實際上這就是鬼才的特點,逆向思維。 就像金融界的名言,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一樣。 當所有人都在從眾和順應規則的時候,逆向思維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它能夠讓他跳出目前規則下的困境,如果操作得當,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當所有人都在夸一個人的時候,你去罵他。 你肯定會得到許多的謾罵,但同時,你也會得到一些與你同樣想法人群的贊同。 因為在這個規則中,夸獎和謾罵是兩個對應的回報,是人才和天才想要的目的。 但是如果跳脫出規則,不管夸獎和謾罵,都不在鬼才的收益當中,因為鬼才要的是其他東西。 這就是典型的鬼才思維,因為求的結果不在既定規則內。 而逆向思維則是鬼才思維中的一部分,是從結果逆推起因,從中得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比如司馬光砸缸。 別人都想著怎么用‘人離水’來救人。 但是司馬光則選擇‘水離人’來救人。 魏知生一直覺得自己算是個營銷鬼才,因為他從小通讀道藏,對于逆向思維的理解已經很深刻了,所以更容易跳出規則來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 這也是他被王世風看中的地方,一個優秀運營創作者該具備的素質。 但是今天王世風算是給他上了一課,讓他意識到,真正的鬼才,不是跳出邏輯逆推。 而是直接重新創造一個邏輯。 在所有人都理所應當的認為,追星群體就應該是心智不全的年輕人,這個市場才正常時。 王世風提出了中老年人,也許更有市場的理論。 不得不說,很大膽,也很恐怖。 如果一旦真的成功了,那對娛樂圈的結構都會有直接影響。 因為在大夏,14歲以上30歲以下年輕人群只占有總人口的20%左右,31歲到59歲則占據百分之40以上! 據他所知,上一個把市場定位人群,設定在這個區間的是電視銷售,電話詐騙和保健品行業。 這三個行業,即便到現在,每年在夏國,也有將近幾千上萬億的市場規模。 而夏國目前影視和音樂兩大行業加起來,也才幾千億的規模。 如果真的能夠把這部分人群轉化成追星群體的,那將是一個顛覆性的事件了。 當然,理論上是這樣,實際操作起來,魏知生覺得有待商榷。 因為這部分群體大多時候寧可被電視營銷和直播購物詐騙,也不太愿意花錢去電影院買一張電影票的思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