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洋洋灑灑三分鐘的詠誦,讓整個演播廳都洋溢起一股文化的氛圍。 所有人都下意識的坐直身子,神色肅穆。 不愧是千古奇文,果然朗朗上口。 盡管他們根本聽不懂羅思堯念的這些文言文到底什么意思,盡管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但是依舊聽得頭昏腦漲,仿佛回到了上學時,語文課背誦全文時的恐怖氛圍。 可能是文言文這種東西對華夏苗裔有著血脈壓制吧。 莫名依稀感覺到這篇文賦很打動人心,可能這就是文化傳承的魅力吧。 即便聽不懂,但卻并不妨礙他們感嘆文言文牛批。 聽聽這玄乎其玄的文言,品品這絲滑通暢的押韻。 這就是文化啊! 雖然羅思堯這老家伙人品不怎樣,但真是有文化啊。 等羅思堯念完最后一個字,瞬間會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面對掌聲,羅思堯神色怡然,似乎并不為虛榮所蠱惑,在長褂的襯托下,妥妥的文人風骨。 但是從他倨傲掃視鏡頭,最后落在王世風身上的目光,還是明確的能夠感受到他的得意。 小子,看看吧,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化人。 用眼神教訓了一下王世風之后,羅思堯抬手示意觀眾安靜,繼續說道 “我朗誦的這篇名為《寒窯賦》,是北宋宰相呂蒙正所作的千古奇聞,這一篇文章,只不過幾百字,卻說盡了上下幾千年的至理,句句都是千古名言, 不管什么人,都能夠在這篇文章里找到答案,走出困境,如果能徹底讀懂這篇文章,那你就相當于看破了命運的真諦,也再沒有什么困難能夠難住你, 這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大智慧,今天時間有限,說不完這篇奇文的真諦,如果有感興趣的觀眾,可以到某站訂閱我的專題課,里面有詳情解讀。” 聽了羅思堯的介紹后,現場觀眾再次不約而同的鼓起掌聲。 聽到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就感覺莫名其妙的舒服。 別管能不能參悟,老祖宗牛批就得了。 現在就去訂閱羅教授的課,希望能夠早日借助老祖宗的智慧,來走出人生的困境。 而屏幕后的觀眾,尤其是羅教授的粉絲更是驕傲的開始炫耀。 ‘年少哪知人生路,到老才懂寒窯賦,年輕人們,得學習啊,跟著羅教授學吧,學無止境啊。’ ‘羅教授牛批!這么好的文章,若不是羅教授,我們哪里有緣能夠讀到,學到?’ ‘這是真正的好文章的,雖然我一知半解,但是隱約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命運的看法,命里無時莫強求。’ ‘啊這,我怎么聽著和《三字經》的感覺差不太多?’ ‘越品味越有感悟,建議所有夏國人都要背誦。’ ‘看對面那幾個年輕人癡呆的模樣,真是笑死。’ 王世風的表情,確實有些癡呆。 不過自然不是被羅思堯的博學震懾到了,而是被這篇‘奇聞’震驚到了。 他一時間都有點兒看不懂,羅思堯是故意在提純粉絲割韭菜,還是真的推崇這篇奇文。 如果是割韭菜,那他這個操作確實很成功,因為這篇奇文,乍一聽確實很有文化,而且雞湯味兒十足,對于一些根本不讀書,卻自認文青的觀眾來說,殺傷力很大。 因為這篇文的水平,最適合這種偽文青的欣賞水平,華而不實。 但是如果羅思堯是真的推崇這篇文章,王世風就有些對他的文化底蘊有些疑惑了。 按道理,一個文學系的教授,不應該看不出這篇文章漏洞百出啊,別說是奇文了,連入門水準怕是都有些達不到了。 而且還掛名給北宋宰相呂蒙正。 或許對普通人來說,呂蒙正這個名字根本沒有聽說過,因為北宋真正能夠廣為人知的大人物太多了,比如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朱熹,辛棄疾,包拯,岳飛之類的。 但是對于歷史感興趣,或者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來說,呂蒙正這個人不能說如雷貫耳,也算是個知名人物。 宰相肚里能撐船這個典故,最早源頭就是說呂蒙正。 而且這位宰相的政治地位,是可以壓著蘇軾王安石一眾的重要人物,北宋初年三次出任宰相的,只有他和趙普。 即便是才學方面,呂蒙正也可謂是真材實料,實打實的狀元魁首出身。 這種文韜大佬,怎么可能寫出這種漏洞百出,沒有水平的文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