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都不用看彈幕,王世風也知道自己拋出這個觀點以后。 肯定會受到大量吐槽和質疑嘲諷。 “我并不是說孫悟空是孔子,只是孫悟空是整個儒家的縮影或者思想內核,大家都知道,孫悟空被佛祖關押在五指山下五百年,這個五百之數應該不是隨便寫的, 因為在儒家文化中,五百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數字。 《孟子公孫丑》中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司馬遷也在《史記自序》中寫,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五百歲有紹明世,將自己看做孔子的接班人, 冷知識,司馬遷的老師是大儒伏生,《尚書》的繼承者,司馬遷是正統儒生,司馬遷后面一直到朱熹,有一個空白時期,一千年中,正是魏晉南北朝中原陸沉,佛教入侵,儒道融合之時, 換句話說,這一千年中,是儒家地位最危機的一千年,儒家的統治地位被玄學和佛學蠶食,受到了深遠影響,以至于險些被斷代, 而西天取經的孫悟空恰恰就出現在這個節點中,而且更妙的是,孫悟空是天生石猴身世不凡,卻先入道教,然后轉投佛教,這暗喻從東漢末年開始,儒家的地位就一直受到質疑和攻擊, 以至于不得不先依附突然興起的道家玄學,因為從某種意義上,儒道不分家,但是自南北朝開始,佛教的興盛,又不得不逼得儒教再次轉投。 所以才有九九八十一年,西天取真經,而孫悟空所象征的這段時間的儒家后面五百年,傳承延續到宋明理學的朱熹,而朱熹后五百年內,出現了王守仁,一直到最后一位曾國藩。 所以在儒家體系中,每過五百年,就會有出現一位驚世大儒,來延續儒宗文脈,不管在期間儒家遭受了什么樣的磨難,最終都會復興, 而孫悟空就是這儒家黑暗的一千年中,所有儒生的縮影,而且如果你看完全文,會發現孫悟空的行為具有強烈的儒家特色, 睚眥必報的公羊,微言大義的俠氣,克己復禮的隱忍,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坦然,取經途中所有孫悟空的舉動,都能看到儒家思想的內核, 以至于包括很多時候大家會發現,代表佛家的唐僧,在一些問題上遠遠不如孫悟空看的通透,那不是孫悟空的佛緣,那是儒家在兼容了佛家后,對華夏文明更深邃的解讀。” 王世風面色肅穆,言辭鑿鑿的邏輯,像是一根根釘子,鑿入了所有觀眾的腦子。 以至于讓他們感覺到離譜的同時,已經被王世風說服了。 啊這,有理有據,似乎分析的很到位啊。 如果說這些都是暗喻,那這名著的含金量真的是貨真價實啊。 而且面對王世風的解讀,羅思堯則滿臉困惑。 還能從這個角度這么解讀? 如果不是吳承恩托夢給你,那你未免也有些腦洞太大了吧.... “嘁,牽強附會。”羅思堯忍不住出言嘲諷道。 王世風笑而不語,觀眾們回過神,有些竊竊私語。 “未必是牽強附會,或許是個新的角度。”梁非凡突然開口,打斷了觀眾的嘈雜 “即便不看這些證據,吳承恩作為一個正統儒生,所寫的文章中,不可能沒有儒家文化的影子,即便他對佛教和道教的解讀再深刻, 也不可能抹去儒家本質的影響,因為這三教在千年間,確實早就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畢竟儒家最擅長的就是海納百川,” 連梁非凡這樣的權威都親自認可,瞬間所有觀眾的質疑一掃而空,變成了對王世風深深的欽佩。 ‘可惡啊,又被王老師給裝到了。’ ‘嘶,不愧是王老師恐怖如斯啊,有什么東西是他不會的嗎?’ ‘確實有幾分道理,畢竟書里唐僧作為一個和尚,忠君愛國恭順仁孝的有些過頭了,反而沒有佛家的那種四大皆空。’ ‘最煩那些說名著過度解讀的人,人家吳承恩雖然名落孫山,但是娶了戶部尚書的女兒,肯定是有文采的, 而且花了幾年時間才寫完《西游記》,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諸多推敲的,至少比每天更新幾千上萬字的網絡作者嚴謹多了。’ ‘別的我都不懂,王老師的這個知識儲備,我是服氣的,啥都能說出來個一二三四五。’ ‘吳教授好奇怪啊,之前王老師拉踩傳統文學他不開心,現在王老師捧著傳統文學,他又不開心了,他到底要什么?’ ‘吳教授上躥下跳的好像烏雞國那個現了形的國王....’ 王世風則笑著搖搖頭:“吳教授覺得我牽強附會,我也沒辦法,我只能說,至少我看的《西游記》里,是暗藏著很多細思極恐的暗示。” 羅思堯嘴角一抽。 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是在嘲諷我看不懂《西游記》? 老子從六歲開始就熟讀了! 閱讀時長比你活著的時長還長! 不等羅思堯發飆,王世風接著說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