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的同理心,最直觀的反應就是尊老愛幼。 看到年邁和年幼者工作或者弱小,就會激發(fā)起人類的同理心。 對于身強體壯的成年人,即便是再落魄也很少會激發(fā)同理心。 老大姐落寞的神情和近乎絕望的心態(tài),沒有讓陸平感到過多同情。 因為這種狀態(tài)是屬于‘成年人’的主動選擇,而不是孩子或者老人那種被動選擇。 但是看著兩個小家伙明顯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陸平眉頭緊皺“雖說是湊合,但也不能這樣吧。” “不然呢?舉家去城里打工?”王世風輕笑道。 “城市不是很多勞動崗位緊缺嗎?就算工資少一點,但至少環(huán)境要比呆在老家更有出路,現(xiàn)代社會守著田地的小農經(jīng)濟確實不太行了。”陸平說道。 “而且孩子也應該得到更好的教育,大姐家這兩個孩子現(xiàn)在還沒上小學。”蔣宵凡也皺眉道。 他們倆都覺得為人父母,至少保證孩子的營養(yǎng)和未來吧。 “等老三明年到入學年,就一起去鎮(zhèn)子上學了,義務教育還是要讀完的,至于后面能不能上學,就得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他們大姐爭氣,自己考上大學還有獎學金,沒花家里錢,他們要是考不上,就趁早打工,攢點錢娶個媳婦, 到時候我要是還能干,就跟孩子他爸一起再努努力,要是干不動了就回家養(yǎng)老,沒想著往城里跑,那地方喝水都花錢,怎么活的起哦。”老大姐安排的明明白白。 養(yǎng)娃,賺錢,等孩子長大,然后回村養(yǎng)老,這就是她的人生規(guī)劃,清晰的讓人驚訝。 蔣宵凡剛要說些什么,卻被王世風攔住了。 “沒錯,日子也挺美的,而且等孩子們都長大成家了,你們就該享福了。”王世風柔聲笑道。 “享福不指望了,不給我惹麻煩就謝天謝地了。”老大姐擦了擦小兒子的鼻涕,滿臉笑容。 卻看的蔣宵凡和陸平眉頭緊皺。 又閑聊的一會兒,王世風帶著陸平和蔣宵凡告辭,沒有提早飯錢,老大姐反而很高興。 離開村以后,陸平感嘆道“現(xiàn)在我知道了,果然窮是有窮的道理。” 王世風挑眉輕笑“怎么?覺得這種日子不對?” “沒有希望,沒有目標,也沒有打算,得過且過的人生,只剩下自然篩選后的優(yōu)勝劣汰,就像以這座村莊為代表的所有地方。”蔣宵凡沉默的開口。 “而且很奇怪,你說這大姐勤勞吧,她又不愿意想辦法努力上升,雖說種田不賺錢,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總歸沒錯, 但你說這大姐不勤勞吧,她又每天起早貪黑的背柴勞作,那柴簍至少三五十斤,我背著都費勁,她卻毫不費力,好矛盾啊。”陸平又嘆息道。 “還是思想的問題,在現(xiàn)代社會,勞動很難創(chuàng)造出財富了,沒聽大姐說,這地種了未必會賺錢,甚至還可能賠錢,種子,人工,化肥之類的都是本錢,這筆賬算的沒錯,但省下來的時間,應該還是能做點其他事情提升自己的。”蔣宵凡說道。 看著兩個富二代如此正經(jīng)的套路窮人為什么會窮,王世風真的有些莫名其妙的想笑。 “你們倆說的都沒錯。”王世風臉上帶著笑意“但是你們別忘了,你們能想到的這些東西,是因為你們不是窮人。” “我覺得不對,所謂窮則思變總歸沒錯吧。”陸平反駁道。 “那是指山窮水盡的情況,向這大姐這種貧困才是大多數(shù)人的常態(tài),他們并非不想去過更好的生活,而是改變的成本對于他們來說太高了,勉強的活著就已經(jīng)是小心翼翼的用盡全力了。”王世風搖搖頭。 “我剛查了一下,像這位大姐家的情況,人均年收入達不到2000塊錢的情況,至少有三五千萬人。”陸平說道。 “那大姐不說他丈夫一個月打工有四五千嗎?”蔣宵凡皺眉道。 算起來就是一家五口,人均一萬左右呢。 “誰知道打工的單位計不計稅上不上保險呢?”王世風輕笑著搖搖頭“這大姐的情況確實算不算貧困,只能說是溫飽線掙扎,不至于餓死,但是也沒什么出路,城里養(yǎng)不活那么多人的。” “所以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啊,我剛才看那兩個孩子不但營養(yǎng)不良,反應有點慢, 我準備回去和我姐說一下,在鎮(zhèn)子里資助點兒校車,這樣就能讓這些孩子減少出行成本能好好上學了,不上學不行啊。”蔣宵凡正色道。 “怎么?不準備捐款了?”王世風輕笑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