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陛下之意是?” “岳飛在前線抗擊金軍主力,但卻不能全然調動北線兵力,朕覺得實屬可惜。” 眾人耳朵根子立刻就豎了起來。 趙鼎出列說道:“臣也贊同陛下的說法,戰局超乎所有人的預料,岳飛與金人主力打了一場,必然也是元氣大傷,而趙州尚有五萬人馬,若是皆能充分調動,對于局面是有大幫助的。” 其他人算是聽出來了,皇帝陛下和這位首相是想給岳飛加官、加權。 王宗濋立刻跳出來說道:“那就將趙州人馬也劃歸岳飛管轄,做統一調度!” 何栗說道:“但現在民間對岳飛頗有異議,朝廷不能不顧及民間的看法。” “他們怎知如何打仗?”王宗濋不屑說道,“這個時候顧及民間看法,不是給自己添亂嗎?” “可若民間反對聲音太大,而朝廷置若罔聞,對朝廷的信譽是有損害的,天子之信,乃社稷之根本也。”何栗如是說道。 他說的倒也沒錯。 任何事情都不是孤立的。 你利用了民意來對抗舊官僚,那便要做好重視民意的準備。 因為民意是趙寧的基石。 既然如此,哪怕這個民意是歪的,至少不能明著用強硬、粗暴的手段去與民意對抗。 否則會破壞掉與民意建立的信任橋梁。 一旦這個橋梁被破壞掉,那以后要懲罰貪官,繼續動官僚的利益,就會被動起來。 說到底,趙寧走的這條政治路線,比金國要復雜得多。 民意是好東西,但未必一直是正的。 “民間傳聞的岳飛之事,有人已經在處理,這件事就不勞煩諸位操心了。”趙寧說道,“自宗相公南下江左整頓廂軍,河北兩路制置使一直空缺,岳飛今次擊敗金人主力立功,且戰局危機時刻,朕決意以岳飛為河北制置使,統帥兩路大軍對抗金賊!” “陛下,這恐怕……” 蔡懋似乎還有話要說,但被趙寧打斷了:“非常時刻,不可再猶豫,便就這么定了。” 眾人還想說點什么,趙官家的語氣卻已經鋒利起來,他說道:“眼下河北局勢依然緊張,朕還勞煩諸位,給下面的人傳個話,岳飛關乎戰局之成敗,誰要是在這個時候給朕玩出岔子來,就不要怪真不客氣了!” 眾人立刻說道:“是!” “東府和軍政院立刻給河北傳信,宣布岳飛制置使一事,不得有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