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閣下的意思是,相國掌控了君上?” “這還需要我來說么?”張邦昌笑道。 “這是我大理國的規矩,希望貴國不要插手。”何施堂語氣強勢道。 “這不是本官要不要插手,是這件事傳到京師,必然引起朝廷上下諸公一片嘩然,這是對天子的不敬!” “若是我們執意如此呢?”何施堂繼續強硬道。 張邦昌說道:“諸位難道不怕天子震怒?” “天子震怒又如何?”文松說道。 “看來諸位是真的對我天朝一無所知了。” 何施堂說道:“天使,若是沒有其他事,請吧!” 張邦昌和方正言抱拳說道:“告辭。” 說著,便離開了大理國朝堂。 一般人做事是走一步看一步,牛人是走一步看三步。 但其實趙寧,喜歡走一步看五步。 從交趾滅亡的那一刻,大理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早在趙寧剛回到京師的時候,身在交趾的吳璘就接到了他的命令,隨時準備北上,進入大理國。 但實際上,吳璘真正接到備兵的命令,是靖康八年正月的時候。 那時候,趙寧已經下定決心準備開始對大理動手。 因為國庫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而且隨著印交鈔的計劃的實施,大灌水需要各種商品快速填充市場,海貿和北境聯蒙抗金,也需要大量茶葉。 這是一個全局性的大戰略,能從大理國挖出一大批茶葉,趙寧是絕不會心慈手軟的。 當然,趙寧絕不會蠢到大張旗鼓讓吳璘北上。 他的計劃是這樣的:先挑撥大理國高氏的跋扈,借口挑戰天朝秩序出兵,出兵是從成都調主力,實際上成都的并非主力,而是幌子,吸引大理國主力北上與宋軍對峙。 真正的主力其實是吳璘的交州兵馬。 大理國的局勢算得上很有趣。 段氏想要借此機會壓一壓高氏,高氏認為大宋管得太寬,借著大理國地勢山川,不將大宋放在眼里,甚至有意想要給大宋一個下馬威。 大宋就希望高氏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才有借口好出兵幫助大理國清君側! 如此一算,三方好像都覺得自己贏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