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寧看完高俅的匯報,說道:“你的意思是,這件事不是金人的細作在背后推動?” “目前暫時沒有證據(jù)表明是金人的細作。”高俅說道。 “朕記得李回早就辭官退隱了。” “雖然退隱了,但一直居住在東京城內(nèi),與官員們來往密切。” “那如何保證王甫說的是真的?” “臣派人去李回宅邸打聽過,王甫確實經(jīng)常出入李回宅邸。” 趙寧沉思起來。 高俅想了一下,提醒道:“陛下,李回與蔡相公走得很近。” “你是說這件事是蔡相公在背后指使?” “不不,臣沒有這么說。”高俅立刻否認。 “那你這是何意?” “臣就是想提醒一下,李回隱退了,但關系網(wǎng)深厚,牽涉恐怕不小,對朝局影響頗大。” 趙寧知道高俅這話的意思。 李回都已經(jīng)隱退了許久了,如果真的是李回,那這一次是舊的軍政勢力借著安北府戰(zhàn)局不利的一次反撲? 不,事情可能沒這么簡單。 高俅繼續(xù)說道:“安北府的軍報送到京師來,是絕密,雖然不至于像王甫說的那么慘,但王甫能在樊樓亂說,必然是聽到了風吹草動,如此看來,是李回告訴他的,那李回作為退休的官員,是如何知曉的呢?” 趙寧說道:“知曉安北府軍報的只有幾位宰執(zhí),還有軍政院那幾個人。” “所以臣認為,這件事就是朝堂內(nèi)部有人在推波助瀾。” “誰?” “臣不知。” 高俅心里有自己的答案,但他不敢亂說,畢竟牽涉到大宋權力中心的那些人。 萬一他猜錯了,把事情又搞大了,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陛下,要查李回嗎?” 趙寧說得很含蓄,他說道:“這件事,必須要給所有人一個交代。” 高俅剛走出文德殿,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秦相公,您何時回了京?”高俅連忙過去作揖。 “高太尉,好久不見。”秦檜臉上帶著如浴春風的微笑。 “秦相公氣色很好呀。” “托高太尉的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