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過去的事情,怎么去評判它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辦法很簡單,從將來來看。 如果將來證明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那他就是對的,哪怕當時全世界都是反對的聲音,也不影響將來的事情,反而會給人一種牛逼哄哄的感覺。 現在的李元吉就是這樣的,從宣武門開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后一路走到現在。 整個大唐都是恐怖的,甚至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大唐的明天會怎樣? 壞倒是不至于,他們只是不知道明天科學院那幫怪物會研究出什么更高科技的東西,遠洋的艦隊會不會帶回來一座又一座的金山銀山。 房玄齡心里一直都有著李世民的位置,因為他是在李世民的重用之下才成長起來的,他不會忘記自己的恩人。 但房玄齡同樣也對李世民的心頭之恨李元吉很是敬重,因為他為大唐帶來了新生,他吸取了以往所有的教訓,雖然不知道效果怎樣,但至少現在,他做出了改變。 “臣最佩服陛下的一點,便是當年陛下頒布皇子律的時候。”房玄齡繼續感嘆著,自己已經老了,李元吉也在漸漸的變老,而且在他的人生中,也有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想法。 作為一個皇帝而言,沒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 皇子律,歸屬于大唐律之下,也就是說,這部律法是正規的大唐律法,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 而皇子律的內容是什么? 即確定太子之后,余下皇子需從教育等全方位開始轉換自身的心態,其實就是明擺著告訴天下人,一旦確定了太子,其他皇子都沒戲了。 雖然以前也是這樣的,但這一次做的更絕,直接從培養上就切斷了,以前是可以競爭,從而就有了良性的,惡性的,玄武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而歷史上大唐總共經歷了四次玄武門,太子被弄死,其他皇子上位的例子比比皆是。 所以大唐的太子,成了歷朝歷代最悲劇的太子,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很少能夠登上皇位的。 但是李元吉卻給了他最大的保護,這部律法確保了太子的地位不受任何形式的沖擊,同時也限制了太子不得以任何形式去迫害其余皇子,一切皆要以律法為主。 這是一個限制太子與其他皇子的一部律法,從律法上斷絕他們的這種危險想法。 違反的,后果也很嚴重,直接廢黜太子,或者將皇子貶為庶人,這其中包含了私學禁書。 所謂的禁書,指的就是一切關于政治類的書籍,治國類的書籍。 對于其他皇子而言這或許并不是什么好的結果,可換一個思路去想這個問題,這個結果其實并不差。 至少在他們不動反心的同時,他們可以安安穩穩的度過這一生。 而且確立了太子之后,也并不意味著他們真的就沒有了任何的機會,只要太子沒有登基,他們就有機會,前提是等著太子自己犯錯,讓皇帝不高興了,或者失望了。 機會雖然渺茫,但也并非沒有。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個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確保了玄武門事件不會再發生一次了。 因為從源頭上杜絕了這種可能,他們沒有治國的理念,沒有接觸到實權的可能,軍隊不會聽他們的,他們只剩下了皇族的榮耀,不會餓死的月錢,以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 房玄齡佩服的,是李元吉的這種氣概,他能夠下定狠心來做這個決定,換做其他人,怕是很難,至少李世民就做不到這一點。 而今日,房玄齡佩服李元吉的又多了一點。 原本他們都以為之前的皇子律已經算是對太子最大的保護了,可是現在才知道,那僅僅只是一個前奏而已,真正的好戲,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而已。 …… 神元十九年,是屬于李承光的一年。 所有的政事,都要經過他的手去處理,所有的大臣,也開始習慣了太子執政的方法與習慣。 習慣是相互的,隨著日子的推移,雙方間的磨合也是越來越融洽。 不融洽也不行,李元吉就在長安呢,雖然一副不問世事的樣子,但大臣們要是敢暗中作對的話,以李元吉的性格,肯定會站出來為太子撐腰,甚至直接擼了某位大佬也說不準。 所以,沒人敢作死,沒人敢不聽太子的話。 而這也就意味著,在這個適應期內,李承光整個人可以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皇帝老爹在身后站臺,他可以很輕松的去應對這一切,就算應對不來,身后的皇帝老爹也會幫忙的。 但是有李元吉之前的提醒,李承光也意識到了他現在所面臨的是什么,所以,請示的事情是常有的,但每次請示之前,他都會做出自己的決定。 他不是去問皇帝老爹要主意的,而是已經有了自己的主意,去讓皇帝老爹評價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