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夏主李乾順聽聞這個消息后,雷霆大怒。 大夏國子民在大夏國上層眼中,突然變得值錢起來。 在宋朝方面還尚不知情的情況下,西夏單方面悍然發動了宋夏之戰。 此為宋夏之間第六次戰爭。 前五次宋夏之戰,雙方各有勝負。 基本脈絡也很清晰。 仁宗時期,西夏做大,爆發了山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邊寨之戰。 這是第一次宋夏之戰,宋夏各有勝負,但這是西夏的立國之戰。 第二次宋夏之戰是大順城之戰,西夏攻打大宋失敗,雙方逐漸進入守勢。 第三次就是宋神宗時代了。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歷史上不太出名但戰功赫赫的名將,他叫王韶。 他是王安石提拔的,這個熱血書生為了弄死西夏,自費在西北逛了好幾年,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給宋神宗上了一份《平戎策》。 《平戎策》的核心內容很簡單:拓展西北青唐地區,在那里砍斷西夏與青唐吐蕃聯系的右臂,拉長戰線,用前幾十年在西北推行的“蠶食戰略”累計的力量對西夏形成長線壓制之勢。 這與當年漢武帝為了砍斷匈奴右臂,開拓河西走廊的戰略思路一模一樣。 第三次宋夏之戰的前奏是熙河開邊,由王韶親自主持,王安石鼎力支持。 其結果是宋軍威震西北,盡收湟水之地,招撫吐蕃諸部,對西夏右翼形成致命的壓制。 隨后才出現了宋神宗的五路伐夏的大動作。 第四次宋夏之戰洪德城之戰、平夏城之戰,這已經是宋哲宗時代。 這個時代,王韶已經去世,王安石等人也都不在了。 但大宋朝堂又出現了一個戰略兼戰術大師,他就是被文官們罵奸臣的章楶(zi),他在涇原路擔任經略使,差點打得西夏滅國。 這個時候宋夏局勢,儼然已經是大宋俯瞰西夏。 第五次就是對西夏致命一擊的橫山之戰了。 橫山是西夏左翼屏障,在第三次宋夏之戰的時候,右翼被王韶砍斷,西夏南部全線暴露在大宋鋒芒之中。 第五次宋夏之戰,最富裕的橫山失守,西夏亡國在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