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其實對李文來講這八萬港幣而已,實在沒什么吸引的,他更在意的是寫作帶來的名氣。 經過藍星集團幾百上千萬港幣的洗禮以后,李文現在對錢已經沒興趣了。 他現在更注重的是明面上的社會地位和財富,只有名氣才會讓他走的更遠。 收到八萬港幣以后,李文通過黃波的介紹,直接收購了一家報紙。 他要在香島開辟自己的傳媒帝國,而報紙無疑是最容易出名的方式。 香島人有看報紙的習慣,加上報紙便宜。所以別看香島只有巴掌大的地方,但卻滿滿當當擠了三百多家報刊。 六十年代除了派系報紙和英文報,最出名的就是明報和星島日報了。 【當然,這個時候東方日報還沒有成立。】 李文收購的報紙叫明華日報,是一個三流的小報紙。 李文當初聽到明華日報名字時就笑了,他估計這家報紙老板起這個名字是想蹭明報的流量。 可惜愿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明華日報沒有自己的特點,報紙質量很差勁,每日銷量僅僅維持在兩萬份上下。 香島一份報紙三豪錢,刨去給報紙佬和成本錢,一份報紙就賺一豪不到。 因為銷量萎靡不振,連投放廣告的金主都很少,即使有也都是一些大報看不上的緋聞產品。 而報社和印刷廠光員工就有有二十五人,每個月員工的工資就得五萬多塊。 所以每個月落到老板手里真是微利,有些月份甚至還要賠錢。 當聽到李文想接手,明華日報的現任老板簡直熱淚盈眶。 李文打了一個骨折價,花了三萬港幣就收購了這家明華日報,加一個日最高生產三萬報紙的印刷作坊。 “魏生,你以后就是大秦日報的主編了。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希望大秦日報的名聲能夠響徹香島,并且成為香島報業的佼佼者。”李文看著坐在自己對面的中年說道。 “老板,一個月是不是太快了點?”對面的中年聽完明顯一愣。 “不快,我有自己的打算。 明華日報原來的日銷售量是兩萬份,我準備一個月內,讓大秦日報的銷量增加到十五萬份。”李文語不驚人死不休。 李文稱呼的魏生名叫魏廣平,是香島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