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買冰棍兒的人不少,圍觀的孩子更多。看到別人在舔冰棍兒,很多小孩兒的眼里透露著渴望,卻沒有上來買。 于是唐偉東就上前主動招攬道:“冰棍兒老甜了,剛做出來的,吃一口透心涼,拔涼拔涼的,才幾分錢一根,你們不買幾根兒嘗嘗?” 有臉皮厚的孩子,很干脆直接的懟了一句:“沒錢。” “呃”,一口氣沒倒上來,懟的唐偉東差點把自己嗆死。剛剛還豪情萬丈的想膽子大一點,目標遠一點呢,轉眼就被現實一巴掌糊在臉上,火辣辣的疼。 或許是他父母有收入,從小沒缺了他的零花錢,這也使得他沒有體會過農村孩子的消費水平,也低估了當今農村的貧窮程度,聯產承包責任制剛剛落地沒多久,現在農村首要的問題是解決溫飽,等到開始富裕,那就要到了90年代之后了。 不過唐偉東幾十年的閱歷,早已不知面皮為何物了,臉皮修煉的比城墻的拐角都厚。小孩兒的錢最好賺了,他壓根兒就沒想放過這群孩子。 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家里酒瓶有沒有,可以拿空酒瓶換冰棍兒,一個白酒瓶換一根冰棍兒,一個啤酒瓶換一支雪糕。” “有,有,有,真的換嗎” “說換就換,不換我就是王八蛋” 一聽有這好事,圍著的孩子一哄而散,爭先恐后的跑回家拿酒瓶去了。看這架勢,唐偉東在后邊急急的喊了一句:“要好酒瓶啊,破口爛瓶的我可不要啊。” 這年頭,哪家哪戶家里還沒有一堆酒瓶呢。最多的是一斤裝的白酒瓶,啤酒瓶少見,但是也有。或許家里的孩子會偶爾賣幾個當零花錢,但多數還是堆在那里攢著的。唐偉東前世小的時候,就曾見過用酒瓶壘墻的,整整一面墻全是酒瓶,可想而知攢了多久。 用酒瓶換冰棍兒,對唐偉東來說,可比賣那幾分錢強多了。二分錢進的冰棍兒賣五分錢才賺三分,而一個一斤裝的白酒瓶,回收站回收的價格是1毛~1毛2,啤酒瓶就更貴了,一個啤酒瓶至少兩毛多。用酒瓶換出一支冰棍兒去,相當于賺了三支的錢,對唐偉東來說,只是多趟腿兒跑一趟回收站,受點累就有三倍的利潤,劃算的很,這買賣值得干。換冰棍兒比賣冰棍兒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你賣冰棍兒,如果有人真要上綱上線,給你扣上一個投機倒把的帽子,你都不好摘。換冰棍兒就不一樣了,這是交換,不是買賣,沒有人能挑出毛病來,安全的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