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零壹年十月十三日,兔家第一款通用式計算機中央處理器(CPU)“龍芯”,正式問世。
零貳年八月十日,龍芯一號32位低功耗、低成本處理器流片成功。
零叁年十月十七日,龍芯二號64位低功耗單核或雙核系列處理器流片成功。
零玖年九月二十八日,龍芯三號64位多核系列處理器流片成功。
此時剛剛問世的“龍芯”芯片,只能算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科學院組織的鑒定會上,專家們紛紛稱其,“在CPU體系結構設計技術方面,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
但實際上,這款“龍芯”芯片的性能,只相當于此時國際芯片業老大英特爾家的奔騰2代,不過,這款芯片卻是兔家自己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一款產品,這對自主發展信息技術產業和國家安全,具有極其重大意義。
后來北斗衛星,就是用的龍芯芯片。
一提到科學院和芯片這兩個詞,倪院士的臉色,頓時就復雜了起來。
他之所以能來到唐偉東的手下做事,就是因為要不要做芯片的爭端,被人家給掃地出門的。
他被逼出走,結果科學院計算機所轉了一圈,最終還是搞起了芯片,你說他們又是何必呢?當初直接支持倪院士搞不就完了,非要繞這么大一個圈,時間豈不是全部白白的浪費了嗎?
聽到唐偉東問起,倪院士面色復雜的嘆息了一聲說道:“計算機所剛推出來的那個龍芯嘛,這兩天他們搞得動靜這么大,想不知道都難。”
“那在你看來,這款芯片的性能,到底如何?”唐偉東再次問道。
倪院士想了想后,嚴謹的說道:“現在因特爾的奔騰處理器,都出到四代了,按照科學院計算機所他們自己說的,龍芯的性能相當于奔騰二代,這很顯然比國際上的主流處理器,性能落后太多。嗯,頂多是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