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千里影院的放映廳出現(xiàn)了很詭異的兩極化。 左面《擺渡者》的放映廳人聲鼎沸,右面《忠犬八筒》的放映廳門可羅雀。 明明是同一個電影院,同一個售票處,但是因為宣發(fā)的原因,天差地別。 天圖大廈樓下就有一家千里影院,鄭秋親自掏腰包,帶著公司的部分高層,還有一些圈內(nèi)著名的影評人去看了《忠犬八筒》。 第一是為了支持鄭幼韻。 不管如何,終究是親閨女的熒幕首秀,可憐天下父母心。 第二則是想要親自看看,這個片子到底能爛到什么程度,好讓這些影評人們,多寫一些素材。 看看能不能在貶低《忠犬八筒》的同時,抬高一下《擺渡者》。 畢竟如果單獨看《擺渡者》的話,確實有點太爛了,到時候輿論風向肯定影響票房成績。 但是如果后面拉上《忠犬八筒》比爛,那就是另外的情景了。 畢竟觀眾的智商有限,一旦發(fā)現(xiàn)更大的槽點,就會忘記小一些的槽點。 而且絲毫不用擔心會給《忠犬八筒》引流,因為沒有觀眾會花錢去電影院驗證是不是爛片,他們只會跟風嘲諷,然后順便看一下電影解說。 大約300人的廳,等到電影開始放映上座率竟然不足五分之一,六十個人里面,還有四十個是自己帶來找茬的。 典型的黑粉比粉絲多。 連鄭秋見了,都忍不住同情起蔣蕓來。 隨著舒緩的片頭曲響起,鄭秋也不自覺的回神看著大屏幕上的畫面。 一個好的電影,靈魂固然是劇本和故事,但是鏡頭和畫面,有時候更為重要,它們就像人的臉一樣,一張好看的臉,總能夠吸引住人。 不得不說,《忠犬八筒》的攝像很不錯,僅僅開頭幾分鐘,就把一個濃重鄉(xiāng)鎮(zhèn)氣息的郊區(qū),拍攝得如同油畫一般優(yōu)美。 不但有人間的煙火氣,更帶著一股高級鏡頭藝術(shù)氣息。 鄭秋雖然驚訝攝像的功底,但是也沒有太過在意,畢竟這種特景雖然好看,但是也好拍,因為可以直接抄或者借鑒經(jīng)典片段。 真正決定影片好壞的,是長鏡頭與切境手法,那才是鏡頭語言真正的藝術(shù)。 緊接著一陣極具鄉(xiāng)土氣息的配樂出現(xiàn),讓電影院的氛圍一下子就‘土’了起來,尤其是配合畫面上那只搖頭晃腦,在人群中穿梭的土狗,讓氛圍更加輕松起來。 原來是想用喜劇角度降低觀眾的期待和要求啊,鄭秋微微挑眉,似乎分析出了影片的基調(diào)和意圖。 喜劇片是被譽為最好拍,卻最難拍好的片種,好拍就在于,它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不管你是黑色幽默,還是下九流屎尿屁,只要你能夠逗笑觀眾一次,那么觀眾就不會太過苛刻。 但是最難拍好也是因為,如果你只逗笑觀眾一次,那就是個妥妥的爛片。 不過作為新手,喜劇確實最好的敲門磚。 王世風這小子,果然雞賊啊。 虎頭虎腦的土狗,喜氣洋洋的背景音樂,勾勒出一副溫馨喜感的長鏡頭,就在所有人剛剛接受這只土狗的可愛時。 一聲尖銳的鳴笛,讓所有人莫名的頭皮發(fā)麻。 緊接著就是車禍撞擊和狗的慘叫聲,凄厲的嗚咽讓所有人都開始揪心了起來。 臥槽?上來就直接車禍?這么狗血? 不只是鄭秋,那些專業(yè)的影評人也都懵了。 因為《忠犬八筒》沒有太多的預告內(nèi)容,所以他們無法得知,這個影片到底是什么題材。 熒幕上的畫面定格在土狗躺在地上抽搐著,用畫面模糊的手法體現(xiàn)了土狗即將死亡和昏厥的狀態(tài),背景中也是數(shù)人圍觀議論的吵鬧聲,讓整個氣氛變得尤為壓抑。 壓抑的氣氛一直持續(xù)到,從狗狗模糊的視角,看到汽車的車門打開,一雙油光閃亮的皮鞋,緩緩停在鏡頭前,破口大罵“真特么晦氣,誰家的狗不看好,沖上來找死啊。” 男人的怒罵和圍觀人的安靜形成了對比。 然后模糊的鏡頭,仿佛像是即將昏迷的狗狗,抬頭想要看看肇事者的臉,但是因為看不清,鏡頭中只有一個明晃晃的紅光在鏡頭左上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