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片子里死的好像是我女兒吧,你們為什么哭的如此傷心? 鄭秋有些迷茫了,正準備出聲安慰(提醒)一下大家,今天咱們是帶著任務看電影的時候。 卻發現他們的哭聲更大了。 原來鏡頭中出現小夏的身影,她蹲在八筒身邊,強撐著笑容,溫柔而寵溺的說 “我們回家等她,好吧。” 一人一狗在小雪中無語相望的畫面,著實讓人扎心。 之前小夏和小鄭的日常互動有多溫馨,現在這個鏡頭就有多虐。 而且觀眾已經發現,原本那個歡樂的背景bgm,在慢慢變得哀傷。 小夏把八筒帶到自己的新家,家中除了小夏,還有另外一個男主人。 男主人也很喜歡八筒,但是八筒趁著兩人不注意,偷偷溜走,順著氣息,沿途像是流浪狗一樣,被人類驅逐,因為饑餓翻垃圾桶,還與其他流浪動物產生沖突。 但是憑借信念,一身狼藉的八筒再次回到了它和小鄭生活了多年的家,但是房東早已租給了別人。 從窗外,八筒發現新住戶家也養了一只哈士奇,看著他們其樂融融的樣子,八筒默默的轉身離開,孤零零的回到車站的花壇。 以報社老板娘為首的老鄰居都驚訝于八筒的出現,漂亮老板娘打電話給小夏,告知八筒的出現。 匆匆趕來的小夏抱著八筒失聲痛哭,試圖帶走八筒,但是八筒反抗的態度明顯,似乎察覺到八筒的執念,小夏最終選擇黯淡離去,回歸自己的生活,把八筒托付給報社老板娘和電臺主持人小洛。 八筒固執的趴在花壇邊,等待的小鄭的歸來。 日復一日,老鄰居們經常會談論起這八筒的忠誠與小鄭的八卦。 時間長了,因為小洛的文章,八筒的故事上了新聞。 每天都有人特意到這個車站來看八筒是不是還在等待,逐漸這里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這段鏡頭用了加速處理,除了八筒之外,所有人都被加速了。 八筒的時間像是永遠停留在小鄭最后一次上班的那一天。 花壇的花草由綠轉枯,身后的樹木葉生葉落,秋冬春夏,年復一年,八個輪回。 八筒依舊在等待。 第八年的小雪,如期而至,霜雪再次覆蓋了已經年老體邁的八筒,它似乎睡著了。 直到一聲公交的鳴笛聲響起。 八筒猛然驚醒,看著緩緩打開的車門,以及那聲久違的呼喚。 “嗨,傻狗。” 小鄭回來接它了! 八筒興奮的從花壇上一躍而下,在奔向小鄭的慢鏡頭中,它一點點變得年輕,枯燥的毛皮再次煥發光澤,腳步也變得輕快。 過往的回憶殺瘋狂閃爍在畫面上,一點一滴都匯聚成思念的利刃。 八筒終于撲到小鄭懷中,臉上洋溢起最初時開心的笑容。 仿佛小鄭從未離開過。 而鏡頭緩緩黯淡,拉伸,重逢的喜悅不敵現實的殘忍。 在這個冬天,八筒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而從車上下來的,是抱著日記本的小夏。 最后一幕鏡頭留給了那個寫著《我等你到三十五歲》的日記本。 影片結束,開始翻滾演員表。 但是放映廳里的觀眾已經快哭暈過去了。 他們想過電影后半段可能有刀子,但是沒想這個導演,能夠連續刀二十分鐘! 而且還刀刀暴擊,最后一幕更是直接差點讓人心梗。 這部影片的簡介不是‘輕松浪漫治愈系愛寵題材電影’嗎? 罵的,狗導演你自己看看,這幾個標簽和電影有幾個沾邊的?! 但是這些觀眾太低估這個影片的殺傷力了,前面正片看完哭到窒息就算了,后面演員表以及花絮彩蛋,再次讓他們二次破防。 別人家的電影花絮彩蛋都是為了表達,這部電影拍攝的不容易,演員的認真,工作人員的辛苦和導演的負責。 但《忠犬八筒》不一樣。 他的花絮菜單更像是一個集錦,一個比一個催淚。 有流浪漢費力的騎著三輪車,后面載著三只狗狗,對鏡頭笑稱,雖然我是流浪漢,但是我的狗可不是流浪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