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因為這個世界是守恒的,想要得到什么,必然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鞏謀今年已經五十六歲,按年齡來說,已經算是一個步入一個即將步入暮年的老青壯了。 他從一個農民家的孩子,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國際電影大師,時代的藝術家,夏國電影界扛鼎之人的位置與榮譽,所付出的艱辛,承受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 ‘國師’這個稱號,不只是一個榮譽,更是一份責任。 達到他這個級別的人物,物質生活已經基本沒有需求了,剩下的追求只是精神生活,以及身后名這兩件事。 夏國雖然是人口大國,千年古國,但是因為近代百年國力衰弱,在文化輸出這件事情上,一直都處于劣勢,尤其是整個文藝行業的情況,幾乎是被西方以及鄰家小國按在地上摩擦。 而他作為這個時代最能夠代表夏國電影藝術的大師,早已不再考慮個人的得失,而是要站在山頂,考慮全盤。 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要為了做成一些事情,而犧牲掉一些東西。 就比如,拍電影雖然是個文藝工作,但卻不能為愛發電,一部好的電影,不只是好的劇本和好的演員組成,更重要的還是市場的推廣宣發。 而這部分的成本是高昂的。 這是影視工業化的前提,如果夏國想要追上西方的文化輸出水平,產業工業化是跨不過的一道天塹。 所以他必須向資本‘妥協’,不只是他,全世界的導演其實都是一樣的,為了能夠得到資本的贊助,他們需要用自己的號召力與名氣作為犧牲品,偶爾變成資本家們的斂財工具。 《擺渡者》就是這樣一個工具。 因為鞏謀接下來有一個大動作,是專門針對夏國電影文化輸出的系列題材,這個題材的電影,需要的預算得達到十幾億的成本投入。 在這種情況下,鞏謀向以天宇集團提出合作,以他的名義在國內監制五部商業電影,來換取投資。 于是剛好就碰上了《擺渡者》這個劇本,以及張奇莫這個老六。 這兩個奇葩碰在一起,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能夠解決的。 因為即便手藝再好,也不可能把兩坨屎做成一盤菜啊,因為材料不對啊! 所以在拍攝和剪輯《擺渡者》的時候,鞏謀就已經做好了視死如歸的打算。 他知道,自己半輩子的聲譽,很可能就毀在了這里。 但是偏偏他有苦難言,所以他在電影上架這兩天,焦慮了。 這種情緒,是自從他大學畢業論文過審以后,極少出現的。 被焦慮折磨了兩天,整個人都消瘦了,最后終于想通了。 為了夏國電影事業的未來,被罵就被罵吧,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就好,功過自有后人評說。 于是帶著堪稱悲憤的心態,鞏謀一直在等待《擺渡者》首映后,互聯網上鋪天蓋地的唾罵以及國際各界同行的嘲諷。 第一場首映已經結束半個小時了,鞏謀一直在刷新微博的熱搜。 很奇怪,除了正面宣傳外,并沒有負面評價。 難道第一場的觀眾全部都是那些流量明星的腦殘粉? 直接就把他們家giegie的屎給吃了? 再等等。 一個小時后,第二場首映接近尾聲,微博熱搜還是沒有負面消息。 ???為什么還沒有人來罵我呢? 難道,這一屆的觀眾包容度這么強? 還是自己的剪輯水平突破了行業極限,達到鬼斧神工的級別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