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放心吧,這方面我會想辦法的,總之,兵部絕對不會是最后一名!” 眼見徐階的態度堅決,張居正也沒有堅持的意思,只得點頭稱是。 而張居正主動退讓的這一舉動,令徐階深感欣慰。 在徐階看來,這個張居正雖然剛入閣不久,但行事干練,眼光獨到,在人情世故方面也是頗為老道,日后的前途必定不可估量,眼下,更是能夠主動站出來顧全大局。 想到這里,徐階在看向張居正的眼神中,透露著滿意之色。 “嗯,不錯,看來明年的恩科,同考官的這個位置,我得替張居正好好爭取一下了!” 一般來說,擔任科舉考試的考官,有著莫大的好處。 那些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的學子,將會自動成為考官的門生,彼此之間的關系可以勉強稱得上是師生。 那些學子們初入仕途,自然得為自己尋求靠山,以求仕途一帆風順,而考官則能夠趁此機會,擴充麾下勢力,以增長自己在朝中的名望。 可以說,這是一件對雙方都有利的大好事。 不過由于上一屆科舉考試的主考官收了考生的銀子,偷偷將試題泄露了出去,后來事情敗露,從主考官到巡查考場的官吏,一個都沒有逃掉! 更何況,前不久的殿試,還有考生公然反對朝廷官紳一體化納糧的政策,惹得陛下震怒。 那一次參加殿試的所有考生,都受到了牽連,被朝廷冷處理,打發到了犄角旮旯,仕途徹底無望。 甚至那些參與了評閱試卷的官員,也或多或少受到了牽連。 …… 而這次科舉考試所造成的官員缺口,必將由來年的恩科補上。 也正因為如此,明年的恩科,雖然名義上被稱作恩科,但實際上,卻與正常的科舉考試無異。 有了前車之鑒,朝中的那些官員對此心有余悸,不敢再冒著風險,輕易涉及其中。 畢竟,到了那個位置,誰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夠經受住誘惑,就算經受住了誘惑,萬一又有不長眼的考生,在考卷上隨意闡述自己的想法,反對朝廷政策,又當如何? 與其冒著風險更進一步,還不如守好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保住頭上的烏紗帽才是關鍵。 不求有功,無過便是功! 在這之后,只見徐階看向張居正所在的方向,出言詢問道:“明年朝廷的恩科,我打算親自向陛下舉薦你為同考官,不知道你意下如何啊?” 徐階說完,便不再言語,靜靜等待著張居正的回應。 張居正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給震驚到了,許久,方才回過神來,恭敬應聲道:“多謝徐閣老提攜,在下愿意擔任同考官!” 徐階見張居正答應了此事,點了點頭,緊跟著開口道:“雖然近來這科舉考試狀況不斷,但只要多加注意,還是會對你大有裨益的!” 徐階在說到這里的時候,頓了頓,仿佛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又繼續補充道。 “李春芳是禮部尚書,又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狀元郎,為人清廉正直,明年的恩科,應該不會出現什么狀況,這點你大可放心!” 此時的張居正,內心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靜,因為這是他培植自身勢力的好機會。 倘若他擔任同考官的話,便與來年那些參加考試的考生,多了一份“師生情誼”在里面,有這份關系在,許多事情就要好辦許多了。 在這之后,只見張居正將內心紛亂的想法盡皆壓下,臉上滿是感激之色,從座椅上起身,看向徐階所在的方向,俯下身體,恭敬行禮道:“多謝徐閣老!” 徐階將張居正臉上的感激之色盡收眼底,臉上滿是和煦的笑意。 此時的徐階,對于張居正的表現愈發滿意,只見其撫了撫胡須,暗自感慨道:“嗯,不錯,懂進退,知感恩,顧全大局,提攜這樣的后輩上去,我大明朝何嘗不興啊!” 在這之后,只見徐階回過神來,擺了擺手,不緊不慢地開口道:“無妨,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隨后,眾人又商議了一陣,這才陸續告辭離去。 在坐上轎子以后,張居正臉上的表情逐漸歸于平靜。 隨后,只見其掀開轎簾,看著道路兩旁的風景,無聲自語道:“真沒想到,居然還有意外收獲!” 在知曉皇帝的用意以后,張居正便不再看重部門的排名。 歸根結底,由內閣那邊牽頭,根據大明各個部門一年的政績,以及辦事效率,來進行排名,并發放年終獎一事,只不過是皇帝想要借此機會,轉移朝野上下的注意力罷了。 將文武百官的注意力,從嘉興袁家的這件事情上移開,自此,便能夠掩蓋皇帝想要清丈田畝,抑制土地兼并的這一想法。 待到時機成熟,再突然發難,給予那些豪紳地主致命一擊。 況且,張居正十分確信,皇帝對大明各個部門早已知根知底,并且有自己的一套評判方式。 因此,由內閣那邊排出來的名次,其實并沒有多大的說服力,最重要的是,看皇帝認不認可! 在想明白這一點后,張居正便打算由自己主動站出來,當面向徐階提及,讓兵部排在最后一名,這樣一來,既能夠獲得徐階的好感,又能夠盡快結束這場紛爭。 誰知,卻有了意外的收獲,獲得了來自徐階的承諾。 接下來,自己就可以借著擔任同考官的這個機會,光明正大地拉攏那些考生,培植自己的勢力。 “等著吧,內閣首輔的這個位置,遲早是我張居正的!” 在這之后,只見張居正將轎簾放下,臉上滿是篤定之色。 …… 正如先前嚴世蕃所言,此時的六科給事中,因為部門排名一事,陷入了無休止的攻訐之中。 而這一點,令歐陽一敬這位言官的領袖頗為頭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