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采藥-《辭職后,我要回村種紅薯》
第(1/3)頁
“我們梅家和清水灣的關系源遠流長,從先祖創立濟生堂起,所需重要中草藥都來自清水灣。”
梅芳菲吃完莊嚴為她做的紅薯餅,漱了漱口后,開始講述有關梅家、梅家小院的故事。
梅氏在水州一族從游方郎中起家,到梅芳菲太祖父一代,成為水州中醫大家,大小診所、藥鋪上百間。雖實力不小,但始終奉行祖先倡導的“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信條,不論患者貧富,一視同仁,尊重生命。
水州梅家有口皆碑,深受百姓擁戴。
于家作為水州商賈一霸,橫行鄉里,對梅家也不敢放肆。
大明山麓清水灣,山高林密,氣候獨特,這里生長許多稀世珍貴草藥。
自古居住于清水灣的林氏一族以農耕為生,敬畏山林,絕不允許擅自砍伐樹木,對山間各類中草藥材更是不容外人亂采。唯獨對水州梅家尊重有加,對其藥鋪所需藥材,一律免費提供。
水州梅家懂得感恩,平日里總是隔三差五向清水灣林氏一族送來各類物資,逢年過節更是奉上城里好物。清水灣林氏也不推托,按人口均分給各家各戶。
梅、林兩家世代交好,一直到鬼子侵略水州也還是暗通有無。
那日林喜珍和莊肅等一起從寧州營救回指揮員,由于一路顛簸,指揮員到清水灣的第二天傷口潰爛,高燒不退,生命垂危。
游擊隊和林族長沒有辦法,只得派莊肅混進水州,希望梅家派出醫者前來清水灣救治指揮員。
梅先生,也就是梅芳菲的太公不顧個人安危,喬裝打扮后親自隨莊肅到清水灣。
“梅先生,請您無論如何要醫治好指揮員。”游擊隊長懇求梅先生。
“隊長,我一定盡力。由于敵人盤查得嚴,帶出來的西藥盤尼西林不多,只有依靠清水灣的本地草藥。”梅先生先給指揮員消炎。
“梅先生,您只管吩咐,需要清水灣哪味草藥?我和鄉親們一定給你采來。”林族長向梅先生保證。
“林族長,你先叫鄉親們去采一些穿心蓮和蒲公英來,熬湯為指揮員消炎。”
“好,我馬上吩咐下去。”
過了三日,指揮員炎癥消退,但身體仍不見好轉。
“梅先生,有辦法使指揮員早點好起來嗎?部隊上需要他。”游擊隊長心里焦急。
“隊長,有三味草藥可幫助指揮員完全康復,只是這三味草藥是清水灣的寶貝,不知林族長可否舍得?”梅先生眼望林族長。
“梅先生,我不是說過,您只管吩咐,需要清水灣哪味草藥?我和鄉親們一定給你采來。”
“林族長,我需要三七、重樓和巖黃連。”
“梅先生,三七、重樓好辦,清水灣的這兩味貴重草藥生長的地方我們都作了標記,馬上可以派人去采。只是這巖黃蓮生長在懸崖峭壁之下,想要采到它實在有點難。何況這幾天大雨不斷,懸崖土質松動,怕是無人敢下去采挖。”
“林族長,指揮員肝脾損傷嚴重,如要完全康復必須服用巖黃連。”。
“林族長,您告訴我這巖黃連在清水灣的哪個懸崖上?我去采!”
莊肅自告奮勇。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梨树县|
大同县|
花莲市|
海盐县|
诸暨市|
崇礼县|
江华|
衡水市|
陇南市|
类乌齐县|
沧源|
两当县|
犍为县|
马山县|
枝江市|
寿阳县|
仁怀市|
阿克陶县|
富民县|
嘉善县|
宁明县|
烟台市|
共和县|
林周县|
汤阴县|
博野县|
辰溪县|
阿克|
偏关县|
厦门市|
和平区|
新乡县|
青川县|
甘肃省|
托克托县|
商河县|
晋宁县|
弥渡县|
石城县|
蒲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