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家伙。” “真是沒想到,國內在軍事科技領域都已經做到這一步了。” “這是邁開步子,向著星辰大海躍進啊。” 看著文件資料的標題,王帆在原地愣了好一會兒,大概兩三分鐘時間,靠在沙發上的他,最終是反應過來。 無論是軌道空降部隊。 還是第三代外骨骼作戰機。 這些名詞,都像極了電影科幻影視中的描述。 和目前市面上完全不沾邊,超越目前了一大截。 “難怪都說軍中科技要領先市面上民用最起碼20年。” “之前我還有點不信,有個10來年就差不多了。” “但是現在來看,這句話還說的有點收斂了。” “應該再自信一點的。” “最起碼30來年啊。” 王帆摸了摸下巴,自顧自說著。 原本折騰了一天,從早上開到晚上會議,有一點困意的他,因為這份文件,一瞬間精神起來,臉色因激動而脹得通紅,那叫一個無比亢奮。 他泡了一杯濃咖啡,直接端進書房,然后打開電腦,仔仔細細的研究外骨骼作戰機甲。 文件上說的是第三代。 也就是說,在王帆接觸到這份文件之前。 已經更新迭代了兩代了。 “第一代外骨骼作戰機甲正式立項源自于上個世紀90年代,采用柴油作為主要能源輸出動力。” 王帆一點一點的讀著資料,雖然說是第三代的作戰機甲,但很顯然,陳強為了王帆閱讀資料的流暢性,前后能夠銜接上,把前面的兩代外骨骼的資料一股腦的打包送了過來。 “30年前就開始設計研發。” “這應該是那一場戰役給國內相關部門的警示。” “自打那時候起,就進行了軍事裝備的改革個推進。” 王帆自顧自的判斷著,想起了上個世紀90年代的那一場世界著名戰役,徹底拉開了全世界現代化軍事的序幕。 “由于第一代外骨骼平臺的笨重,以及材料的不達標,在實際作戰中基本上使用價值可以忽略。” “第二代外骨骼作戰機甲應運而生,材料采用了先進的碳工藝,在極大減輕重量的同時,提高了結構強度,同時采用了航空煤油作為主要能源輸出,動力較上一代提高了三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