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景帝閉著眼靠在龍椅上,腦海里正反復思考著劉洵貪污一案,頭痛不已。 緩過神來才聽見郭天養(yǎng)竟然念的是第一頁! 頓時勃然大怒:“閉嘴!郭天養(yǎng)!朕讓你念什么呢!” 郭天養(yǎng)也是腦子里轟的一聲回過神來,看著眼里的信紙眼淚差點沒流下來。 淦!怎么犯了這么低級的錯誤?都怪那個狗日的方正一。 完了完了,等會兒陛下還不知道該如何處罰自己。 郭天養(yǎng)忍著痛,咬破了舌尖,精神了一下,趕忙翻到下一頁。 “臣自初到建江所見之事觸目驚心,建江知府劉洵貪贓枉法,借災斂財,心思動歪、路子帶偏、失誤失職、難逃其責、判斷失誤、處理失策、應對失當、甩鍋推責、挑動對抗、搶劫物資、沐猴而冠、人神共憤、鬼迷心竅、造謠抹黑、歪嘴吹燈、一股邪氣!.....證據(jù)確鑿!” 眾臣倒吸一口涼氣,你小子拍馬屁就算了! 歪詞兒怎么這么多? “如此惡行,百姓怨憤滔天,臣已將此二賊當眾梟首,以泄民憤!” 不少人聽到這兩眼發(fā)直...這,這建江知府就被你方正一直接砍了? 連過程都省了!甚至沒上報朝廷? 到了地方上還敢這么猖狂!你大舅是李公也沒有這么辦事兒的啊! 方正一,你是個狠人啊!! “再說建江糧災,朝廷三令五申,民間糧價不可漲。” “可糧價飛漲已成了不爭的事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米鋪賣米雖然依舊以平價售賣,但店鋪大多都是送米上門,接著送米之機號稱鞋子磨損,再另收磨損費,百姓稱之為“鞋金”,以補米價之損失。” “更有米鋪打著洗米的名號出賣糧食,再另收“洗米金”,若是不洗,便也無糧可賣!”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民間應對朝廷平抑糧價之策,方法頻出,防不勝防。” “臣認為,糧價漲跌自有其規(guī)律而規(guī)律不可違逆!” “朝廷詔令已然淪為廢紙,望朝中諸公另尋他法!” .......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