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顧大夫是個謹慎的人,口頭說了不算,還當場用血寫了婚書讓穆母簽字,將兩人的婚事正式定了下來。 穆母落下一樁心事,就咽氣了。 沒多久,朝廷賑災(zāi),百姓生活逐漸恢復,顧大夫帶著女兒和未來的女婿,在平安縣城安定下來,還開了一家醫(yī)館。 學堂開學后,又送了穆淮英去讀書。 穆淮英在讀書上,的確是有天賦,先后考上了童生、秀才,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才少年。 他考上秀才的時候,十四歲,在興朝,男子十四歲是可以娶妻的年紀了。 顧大夫提出讓他和原身完婚,他拒絕,說要等高中后風光娶顧陌。 他說的情深意切,顧大夫和原身都信了。 后來顧大夫病重,臨死前想要看到兩人完婚,穆淮英依舊找借口推脫了。 顧大夫于是還沒看見女兒成家立業(yè),就去世了。 原身繼承了醫(yī)館,承擔起了賺錢供穆淮英念書的重任。 因為是自己未來的丈夫,所以原身對穆淮英幾乎沒有任何保留。 為了將穆淮英供出來,她努力學習醫(yī)術(shù),努力適應(yīng)自己一個人承擔所有。 一個瞎子學醫(yī),想要學有所成有多困難可想而知。 也好在原身有這方面的天賦,在醫(yī)術(shù)上取得了不錯的造詣,最后成了鎮(zhèn)上有名的女大夫。 她賺的那些錢,節(jié)衣縮食全用在了穆淮英身上。 穆淮英買筆墨紙硯,要花錢。 穆淮英和同學交際,結(jié)交人脈要花錢。 穆淮英是讀書人,衣冠要體面,要花錢。 …… 反正不用穆淮英找她要錢,她每次都是主動給,還生怕給的不夠讓穆淮英被同窗笑話。 而她自己,卻是常年粗布麻衣,因為干得多吃得少,還一副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