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與其將來落個全族覆滅的下場,不如把兵權(quán)給顧陌,保全桓家。 但他生性多疑,又怕顧陌還是會對桓氏下手,因此認(rèn)謝昭當(dāng)義子。 如此一來,他和謝昭就有了名義上的父子情分,謝昭若是在顧陌手底下無法保全桓氏,終究是要被世人所詬病的。 為了家族,桓琳真的是煞費苦心了。 然而他幾十個兒子不領(lǐng)情啊,他尸體都還沒涼了,幾十個兒子就鬧起來了。 但兵權(quán)在謝昭手里,他們沒有實權(quán),再怎么鬧也不過是小打小鬧,沒鬧出什么氣候來。 但是桓琳死時,要求配享太廟。 朝臣一片反對之聲。 桓琳已經(jīng)死了,他們并不把桓氏放在眼中,一口一個老賊的喊。 顧陌卻力排眾議,堅決要求小皇帝滿足桓琳生前心愿,并說道: “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xiāng)愿;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出自梁啟超《李鴻章傳》] 桓琳便是一直有造反的企圖,可誰也不能否認(rèn)他之于國家和民族的貢獻。 顧陌一支持,朝臣便想到她手里捏著的那三軍,頓時不再嗶嗶了,一口一個太傅說得對太傅說得好。 小皇帝也只得陰著臉下了詔書,給予桓琳配享太廟的尊榮。 到現(xiàn)在他才明白,顧陌對景朝分明用了和顧家堡一樣的發(fā)展方式,不聲不響一點一點的蠶食。 現(xiàn)在整個景朝的江山,都在顧陌手里了,她的權(quán)勢比起桓琳在世時更甚,稱她為南朝第一人物也不為過。 他的小命也從桓琳手里轉(zhuǎn)到顧陌手里了。 小皇帝覺得顧陌造反,也是遲早的事了。 他索性破罐子破摔,找顧陌要兵權(quán)。 “陛下,臣手里的權(quán)力,現(xiàn)在誰也不能給。” 顧陌對著他笑,“因為臣除了自己,誰都不信。” 小皇帝氣急敗壞,“那朕還做什么皇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