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比一看,孩子就會越發(fā)覺得養(yǎng)父母對自己多關(guān)心,而親生父母只會要求自己這要求自己那,最后心自然就偏了。 所以要想和孩子有一段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就要改變與孩子的相處模式。 所以顧陌的方案中,一切都以尊重孩子的意愿為前提。 并且她的方案還都是和周毅商量過的,周毅也想要讀書認字,他很認真的告訴顧陌,“我想不想撿破爛給你丟人,我想讀書認字,做個有用的人,給你爭光!” 顧陌也很認真的看著他,改變他在認知上打完偏差。 “不讀書并不代表你就是個沒用的人,讀書只是人生的一種選擇,比如同樣的職業(yè)撿破爛,讀過書,并且把書讀得很好的人,他們就能夠利用自己的知識對這些破爛進行資源再生,造福社會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社會財富。” “而沒有讀過書的人,他們沒有豐富的知識儲量,所以只能做最原始的工作,把撿來的破爛交給那些讀過書的人去進行資源的再利用,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是很辛苦的,但是他們的辛苦和他們的收獲并不成正比。” “你不能說他們的工作并不重要,但是你要意識到,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他們的工作隨時可能會被別人、甚至是機器替代,而替代他們的那些機器是誰研究出來的呢?也是那些把書讀好的人,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優(yōu)勝劣汰,當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當大家都在努力讀書提升自己的時候,那些不讀過書的人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你想要不被人替代、淘汰,那就必須要讀書,雖然讀書很辛苦,但這樣的苦跟你進入到社會所吃的苦比起來,根本不算什么。” “而且把書讀好了,你所接觸到的人,都是把書讀得很好的那一類人,也就是說你的圈子質(zhì)量會跟著你的知識量而提升,優(yōu)秀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會促進你的優(yōu)秀,讓你越來越好。” 顧陌說完,最后做了一個總結(jié),“媽媽希望你讀書,不是為了讓你給我爭光,而是希望你以后的人生,是可以自擁有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的人生。” 周毅的眼睛在放光,“我、我想要做你說的那種人!” 顧陌抓了抓他的頭發(fā),“好,那我們一起努力。” 一個同樣努力奮進的同伴是能夠促進身邊人的奮斗意識的,周毅身邊現(xiàn)在沒有其他的人了,所以顧陌就要做那個和他一起進步的同伴。 所以,她讓周毅去學的東西,她也必須要去學會。 就這樣,顧陌一邊教周毅一邊打理果園,生活慢慢的歸于平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