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三山滴血-《東北出馬筆記》
第(2/3)頁
廣義上的道教正一派是區別于道教全真派而言,包括上清、靈寶、清微、神霄、天心等等以符箓齋醮為主要修行方式的道教宗派。
相傳,“三山滴血”最初為南宋時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傳薩守堅祖師的法脈傳承,薩祖也就是首代弟子,后來,“三山滴血”成為正一萬法宗壇、神霄派及清微派宗壇傳度弟子的法脈。
正一派道士皆奉此“三山滴血派”為傳承依據,凡學道弟子奏名之初,當依此派順序取一字於法諱之中,否則非正一弟子。
到今天,正一派道士皆奉此“三山滴血”為傳承依據。
在“三山滴血”后,這些道教宗門大多以正一自稱,并沿用共同字輩,相互融合,界限越來越模糊,所以“三山滴血”字輩也被人稱為正一“三山滴血派”,但是所含各宗門的核心道法和方術還是保持了各自的特色,并得以傳承至今。
那何為三山呢?
古人行文中使用數詞常為虛指,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并不是絕對指三個人同行,在“三山滴血”中也如此。
三山通常指龍虎山、茅山和葛皂山,后來又融合武當山等,在這些道教仙山洞府中一直都有人數較多的大規模教團。
正一派在宋元時期繁衍最盛,其時,四大宗壇各自傳箓,各有字派相承。
元明時,這些教團逐漸融入正一派范疇,到元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敕封為“正一教主”,同時主領三山符箓。
三山合一后,授箓統歸萬法宗壇,從而形成了三山一脈相傳的嫡親血派,眾多正一符箓派便以此三山滴血派為宗,一代一代相傳至今。
由此可見,“三山滴血”和其所排列字輩對道教正一派影響之大。
在正一派授箓的科儀經典《天壇玉格》中記載:此字派乃第三十代天師虛靖真君,授與正一派薩祖師,凡有學道者,奏名之初,當依此派循序而取一字於法諱之中可也。
直至今天,正一派弟子在傳度授箓時都會依據“三山滴血”字輩而有相應的道名。
可以說,“三山滴血”為正一派弟子傳承法脈,彼此加強溝通和聯系,促進道門團結等諸多方面起到了極其巨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正一派三山滴血的介紹,至于全真我就不再贅述了,簡單說兩句啊。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定县|
根河市|
富川|
大化|
玉林市|
高平市|
平潭县|
理塘县|
台南县|
佳木斯市|
北京市|
辽宁省|
沙河市|
阿克苏市|
涞源县|
大石桥市|
依兰县|
太和县|
安远县|
华容县|
湘乡市|
连城县|
高阳县|
张掖市|
古浪县|
凌云县|
鸡西市|
田东县|
安新县|
阳山县|
乌兰浩特市|
沾益县|
静安区|
宜宾县|
临江市|
自治县|
巫山县|
南汇区|
广元市|
赞皇县|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