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襲人紅著臉,腦袋暈乎乎的問道:“哪有你說的這么好,再說我們哪有過命的交情。” 沈亮呵呵笑了一聲,朝襲人勾了勾手指頭,襲人把臉湊過來,沈亮小聲嘀咕了幾句,直說的襲人臉蛋兒發燒,幾乎要裂開。 沈亮擺擺手道:“好了,你只要記住,無論是誰,就是你親哥哥,想要從賬上支錢,也必須走公賬,這是規矩。” 襲人目光堅定的點了點頭,她在賬簿上記下王熙鳳支取現銀一萬兩。 又說道:“寶玉,這幾日有不少外地的客商,想要從咱們這兒買書,還說要見見寫書的作者。” 沈亮摸著下巴道:“這么快就有外地的人來了?我還以為要過一段時間,這樣,見面就不必了,你讓他們預存一部分銀子,待書印好,就通過漕運發到江南去。” 眼下并沒有什么物流、也沒有快遞公司,南北貨物流通,一是通過陸路交通,這個方式耗費糜多,費時費力,還會遭遇山賊打劫,風險較高。 另一個方法就是通過水路,也就是京杭大運河,通過漕運實現貨物往來。 一直到清末鐵路出現之前,京杭大運河都是南北的經濟命脈,而運河沿線的幾個城市,也就自然成為了古代的經濟中心。 例如揚州、臨清、濟寧、淮安,都是百萬人口的大城市,是大周朝經濟繁榮之所在。 沈亮考慮到古代沒有版權意識,專利也得不到保護,所以發行的《西游記》一直以期刊的方式,就算那些黑心書局想要盜版,也只能盜版一部分,想要看最新版本,還是要硬著頭皮購買“玉翔書局”出版的書。 不過外地客商因為路途遙遠,期刊的形式并不適用,所以這些客商想要跟沈亮購買以后的書稿,方便統一印刷,他們的價錢更高一些,也算是一錘子買賣。 沈亮自然不可能傻到把所有的書稿都給他們,他只能保證會比京城提前個幾章,不過只要有一本書,這些客商就能在江南一帶大量印刷。 大周朝的江南省,富甲天下,承擔著大周朝三分之二以上的稅負。 這里大量依靠紡織業,至于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倒是不多,江南的商業極度發達,生活水平的富足,連帶著百姓的精神需求也十分旺盛。 所以江南的戲班子多、妓院多、就連文人墨客、書院、畫院也是鱗次櫛比,文風較北地來說不知道繁盛了多少。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