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完了我的整個敘述,如海和尚思考了片刻之后說道:“小施主,不知道你聽說過黃粱一夢沒有?” 黃粱一夢的典故我自然是知道的,這個成語來自于唐代作家沈既濟的《枕中記》。 沈既濟這個名字或許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是說起《枕中記》那就如雷貫耳了。 這《枕中記》是一部傳奇小說,說的是唐朝開元七年,有一個盧生郁郁不得志,上京趕考卻名落孫山。 一天,他在路過邯鄲的時候,在一家客棧里遇到了八仙之一的純陽真人呂洞賓。 當時的盧生正在哀嘆貧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呂洞賓為了點化他,就拿出了一個枕頭讓他倚枕而臥。 盧生當即進入了夢鄉,他一入夢鄉就取了美麗溫柔,出身清河崔氏的妻子,不久之后就高中進士,之后一路仕途順利,連連高升。 先后升任了陜州牧、京兆尹,后有高升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中書令、之后封為燕國公。 他的五個孩子,也全部都是高官厚祿,盧生更是兒孫滿堂,享盡了榮華富貴,直至八十歲時,終因久病不愈,氣絕身亡。 在夢中斷氣的那一刻,盧生一驚而醒,等他坐起左右一看,發現呂洞賓還在他的身邊,店主人蒸的黃粱飯還在鍋里。 這就是黃粱一夢的由來了,這段典故級神奇又發人省醒,當年我讀到這一段的時候,也是嘖嘖稱奇,為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而折服。 聽如海和尚提起黃粱一夢,我立刻把這段故事重溫了一遍,立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枕中記》里的盧生,在枕頭上睡了一覺,荒涼飯還沒蒸熟,短短的片刻時間,他就在夢境里過了幾十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