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燎戎和北燎原本一家。 幾十年前,北燎的老汗王寵愛寵妃幼子,有心想把王位傳給小兒子。 但此時他的長子,也就是已經確立的汗位繼承人,也就是北燎的太子已經長大成人。 北燎太子文武雙全,而且寬仁豁達,深受臣民愛戴。 太子的外祖家也是北燎的大將軍,即使王后年老色衰,但是依然有非常雄厚的實力支撐。 但是架不住老汗王心疼幼子,而且超乎尋常甚至喪失理智地喜愛幼子,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東西給幼子。 老汗王暗暗思忖一下,覺得自己此時雖然已經年過五旬,但是身康體健,若保養得當的話,再活二十年應該不成問題,用二十年的時間為幼子布局也完全來得及。 于是老漢王開始悄悄的給幼子積蓄力量。 首先就是在北燎王庭為幼子提拔了許多沒有家世背景,苦寒出身的文臣武將,讓他們一入朝堂就圍著幼子,跟隨幼子,輔佐幼子,逐漸在幼子身邊形成了一個逐漸擴大的權力圈子。 另一方面,老汗王開始削弱太子各方面的力量。 首先就是趁太子的外祖去世的時候,削減了外祖家的兵權。 把太子的舅舅等人全部調離軍隊。 礙于太子,不愿意太子難做,太子的舅舅們沒有反抗,選擇了服從。 對于太子外祖家的兵馬,老汗王表現得極為大度,將這些兵馬均勻的分散給一些主要的將領手中。 如此,拱衛王庭的武將們每個人都得了實惠,皆大歡喜。 唯一受到損失的便是太子。 太子此時雖然汗庭有一定的實力,但是畢竟不能夠正面跟父親對抗,唯有咬牙吃下這個啞巴虧。 尤其老汗王還哄騙太子道, “以后整個王庭都是你的,又何必在乎眼前這些區區兵馬?你外祖家的兵馬如今給了別人,將來你愿意的話,再拿回來給你的舅舅們!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 太子無話可說,也不舍得此刻跟父汗撕破臉,導致前功盡棄。 然后老汗王又在幼子十一歲的時候,派太子出使大周。 汗王提前有通知了大周幾個想立功,有野心的大臣。 于是沿途汗王和及大周這些大臣分別暗暗派了幾撥殺手想取太子的性命。 對于大周這些臣子而言,雖然兩國沒有開戰,可是,如果能夠活捉或者殺死北燎的太子,給太子安上一個“帶兵入侵大周被阻截擊殺”的罪名,在大周絕對是大功一件! 不料,這位太子智勇雙全,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暗殺!嗯,而且還抓住了大周幾個臣子的手下。 當時的大周皇帝感到理虧,但更多的是欣賞,有心拉攏這個才干出眾的太子。 當時已經簽署了跟北聊的和平協議。 大周皇帝提出將大周的公主或郡主許配給太子,兩家結成翁婿之誼。 但是經歷了幾次暗殺的太子此時還有什么不明白的,父王要除掉自己,自己這邊跟大周結親,那邊,父王就會造聲勢說自己要背叛北燎,投降大周! 而如果自己真的投奔了大周,一個無權無勢的外族太子,豈不是廢人一個! 此時的太子雖然處境艱難,但尚還冷靜。 父汗猜忌歸猜忌,暗殺歸暗殺,畢竟不能擺到明面上,因此不能授其把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