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氣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經屬任脈,又名脖胦,被稱之為肓之原穴。 也就是《靈樞·九針十二原》上所說的十二個原穴:即肺之原太淵,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腎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沖,左右和一;膏之原鳩尾;肓之原脖胦,也就是氣海。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記載:“氣海者,是男子生氣之海也。” 氣海穴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延年益壽的功效。 很多武俠小說以及仙俠小說中也都有氣海穴的說法,什么氣海被廢,一身法力和功力也就廢了,原本的高手也就變成了普通人,終生沒辦法修行。 仙俠小說和武俠小說里面的一些武功仙法雖然是杜撰的,可小說來源于現實,很多關于穴位之類的描述其實都是源自于中醫的說法,只不過更為夸張而已。 這會兒王申江脈象危急,也就胸部尚有余熱,一絲正氣尚存,繞臍部位更是有一個凸起的硬塊,這會兒針刺氣海穴,風險肯定是有的,岳少江的擔心也不無道理。 “你說的風險肯定是有的,可疾病有標本之分,治療有緩急之別。” 云珩點了點頭問:“這個時候如果拘泥于緊急,不針刺氣海,那么腫塊怎么消散?” 岳少江微微沉吟。 云珩繼續道:“如果腫塊不消散,經脈不通,氣也就難以疏通。” 岳少江沒吭聲,依舊在衡量著利弊。 王申江的這個情況其實也不算復雜,辯證還是比較容易的。 中醫的辯證和西醫的區別還是挺大的,中醫治病,這個病的難易程度并不能單純的以嚴重和不嚴重,危急和不危急來判斷。 有時候病情危急,可病因卻不一定有多么復雜,辯證也不一定有多難,有時候病癥不重,可因果糾纏,辯證才更復雜一些。 剛才給王申江做了檢查,又詢問了岳少江一些細節,王申江的這個病癥云珩已經完全搞清楚了。 其實不僅僅是云珩,岳少江心中其實也清楚。 但,清楚容易,做決定難。 特別是給給一些大人物治病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更謹慎,更難以抉擇,畢竟后果太嚴重了。 東漢時期的名醫郭玉是漢和帝時期的名醫,醫術精湛,就曾給漢和帝說過治療窮人和治療達官貴胄的區別。 醫生治病最注重細節,也就是人體皮膚、肌肉、和臟腑的關系,而這些往往是通過氣血的運行和微弱的脈象來判斷的,在治療的時候醫生的心態是很重要的。 給普通人治療的時候,醫生往往都能夠保持平穩的心態,所以能超常發揮,可在給達官貴胄治療的時候,醫生要么緊張、要么恐懼、要么患得患失,治療的時候不僅僅容易判斷失誤,而且容易難以取舍,不能放心大膽的去治療。 到了現在,其實都不存在什么大人物不大人物了,只要是危重的患者,沒幾個醫生能保持平穩的心態,特別是中醫,中醫治療的方法多變,不拘泥于形式,沒有一個章程去規范,合不合理都沒辦法判斷。 “老伙計!” 老人站在檢查床邊上,不停的呼喊著。 “云醫生,老王又吐血了。” 王申江雖然已經昏迷了,可還是時不時的吐血,把老人家嚇壞了。 “氣不通,則血不止。” 云珩再次給王申江做了檢查,對岳少江道:“不能猶豫了,準備針灸吧。” “云珩,是不是再考慮一下?” 岳少江還是有些猶豫:“這一針要是下去,可就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不能等了,再等下去也同樣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云珩微微沉吟,然后下定了決心:“田增明,準備銀針,艾柱!” 田增明應了一聲,急忙去準備東西去了。 “云珩,你考慮清楚,你這一針下去,哪怕見效了,后果也是相當嚴重的,以后就很容易出現氣血不和,一旦氣血不和,就會導致正氣不和而肝氣旺盛,從而導致脾土受到克制。” 趁著田增明把東西還沒拿來,岳少江再次給云珩說著后果。 “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