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高元平道:“既然是交流,相互切磋,那就要有所收獲,今天你是給他們上了一課。” 說著,高元平又轉過身來:“就說剛才的患者,患者屬于右髖關節脫位,應該是向前脫位......'' 關節脫位,也就是關節在遭受到外力之后,脫離了原本的位置。 大多數人都知道,人體關節是由關節面、關節囊、關節腔組成。 關節面是指兩個以上相鄰骨的接觸面,一個略凸,被稱為關節頭,另一個略凹,被稱為關節窩。關節面上面覆蓋一層光滑的軟骨,主要起到運動時減少摩擦,軟骨會有一定的彈性,可以減緩運動時的震動和沖擊。 然后靠堅韌的結締組織,主要把相鄰兩骨牢固地連接起來。 關節脫位,指的就是受到外力之后,略凸的關節頭脫離了略凹的關節窩,但是骨骼并沒有受到損傷,這種情況下稱之為脫位。 因為是受到外力的作用,所以脫位也分方向,關節頭是向前脫位還是向后脫位,亦或者向左還是向右等情況。 而患者剛才的情況就是向前脫位,關節頭受到外力,脫離的關節窩,方向是以人站立姿勢向前。 高元平道:“無論是脫位還是骨折,人體肌肉韌帶本就是有著牽引力的,我時常告誡你們,在正骨復位的時候,盡可能的要讓患者放松,注意力從傷患部位轉移,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小肌肉和韌帶的牽引......” “小云!” 高元平讓云珩坐在剛才患者躺著的平車上:“當患者右腿向下的時候,患者的意識還有全身肌肉原本就是配合的,只不過因為患者不確定是不是恢復,不敢用力.......” “這時候小云一個用力,患者下意識栽倒的時候,就會忽略自己受傷的右腿,下意識的想要尋找著力點,這時候右腿的肌肉還有骨骼更是配合向下,全身放松.......” 說著高元平在云珩的腿根輕輕一點:“這時候順勢而為,關節復位,從頭到尾借助的都是患者自身的力量,不需要外力牽引和拉扯.......” 在場的大多數人都是骨傷科醫生,其實道理他們是懂的,像高元平說的,在具體的治療中,肯定是要順勢而為,如果患者緊張,肌肉僵硬,在復位的時候就會增加難度。 可道理是道理,理論是理論,想要做到云珩剛才那樣的動作,難度不是一般的高,首先要把握時機,出腳要精準,各方面都要注意。 特別是那種驚世駭俗的方法,必須一擊奏效。 就說剛才,患者的丈夫和家人都急了,然后看到效果,才變成了吃驚。 試著想一想,如果一招沒有奏效,患者家屬會是什么樣的態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