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時,馮凱輕咳一聲,而后面帶擔憂的說道:“小毅,其他村都在分產單干,咱們村不分到底行不行?” “馮叔,其實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個政策是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極大地提升了農民們的生產積極性,分開后大家干活就不是給集體干了,而是給自己干了,不賣力就是自個哄自個!” 接著李毅繼續說道:“但是弊端的話也很明顯,那就是把東西都分給了個人,生產資源太過于分散,想要做大做強很難。” “另外就是農戶實力太弱,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不夠高,所以并不是說分了就一定好,不分就一定不好!” 略作沉默,馮凱再次問道:“小毅,你畢竟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你給咱合計合計,咱們碾子山村到底是分開好還是不分好?” 聽到這話,屋里的眾人再次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視線都定格在了李毅的身上了。 李毅也不矯情,直接說道:“短時間內,分開肯定是好的,因為生產積極性上來了,最起碼能讓大家伙兒吃飽肚子。但長遠來看,不分會更有發展!” 這一點,從八十年代后期全國各地陸續涌現出的那些明星村莊就能看出一二,比如說江陰的華西村、漯河的南街村等等,他們無一不是堅持走集體經濟道路的。 反觀那些分開了的村莊,小農經濟雖然取得了不小得發展,但是卻很難做大做強,形成規模。 最后,華西村和南街村的很多老百姓都活成了老板,而分開單干的老百姓還是農民,再或者在十幾年后被迫變成了農民工,這就是差距。 “小毅,別說這些模棱兩可的話,咱村的情況你也清楚,你就說說咱們是分開單干好,還是繼續吃大鍋飯好?”馮凱道。 “不分好,但也不能繼續吃大鍋飯!”李毅道。 馮凱先是一愣,隨后問道:“不分,又不吃大鍋飯,這...” “不分產單干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村里的經營模式還是要調整一下的,不然的話就是走以前的老路,可是要不得的!” 李毅深知吃大鍋飯的弊病,時間長了再大的家業都能吃窮。 “咋個調整?” “包產到戶的核心就是定產量、定投資、定工分,超產歸自己,減產賠償!” 隨后李毅繼續說道:“我們也可以這樣搞啊,將全村的土地統一丈量之后分別包給50戶或者是60戶,給他們定產量,年產量必須達到多少才行!” “剩余的人則是讓他們去養牛羊騾馬,也可以養一些豬或者是雞,等有條件了,我們還可以弄一些工廠,其中一部分人就可以在村辦的廠子里搞生產。” “但不管干啥,都得有任務指標,不能再像之前干多干少一個樣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