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經(jīng)濟-《朱允熥趙寧兒》
第(1/3)頁
“這個張善,看著憨厚老實,沒想到能說出要行霹靂手段的話來!”
陛見之后,殿中只剩下祖孫二人,老爺子捧著茶盞開口笑道,“杭州繁華之地,以后要多出一個酷吏知府了!”
朱允熥笑道,“他這是吃一塹長一智,當初在撫州,若不是被屬下給架住了,撫州災情也不能到那個地步。此去杭州,他一個外來官,地方上那些人未必服氣,不狠一些怕是站不穩(wěn)。”
“他也是個聰明人,知道你點他為杭州知府的用意!”老爺子又道,“既要治理杭州府,又不能重蹈覆轍。天下,越是有錢的地方,官越不好當!”
朱允熥微微沉吟,“叩闕案根據(jù)京師官員的供述,江南之案大多由地方官的袒護和包庇引起,江南官場和地方,實在是牽連太深!”
孫不過案是刑事案,但是在這個案子的背面,作為統(tǒng)治者,爺孫二人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一面。一是小官可以有大權(quán),二是這種權(quán)力的背后的最終根源,錢。
孫家有權(quán),有能力把權(quán)變錢,才能交織成龐大的關(guān)系網(wǎng)。桐廬縣二十年的惡霸張家,對百姓是惡霸,但是對官府也是因為有錢,才能橫行二十年。
老爺子放下茶碗,輕輕拍打桌上的奏折,瞇著眼睛,“這才開國多少年?咱都殺了多少不長眼的?怎么他們就一點敬畏之心都沒有?”說著,目光落在厚厚的奏折上,又道,“吏部選官的時候,都是正直之人,怎么一到地方上就變味了?”
那摞奏折的封皮和朱允熥所看的不同,他知道那是錦衣衛(wèi)的密報,即便他是皇儲,在未經(jīng)老爺子允許的情況下,也不能私看。
“錢權(quán)而已!”朱允熥笑道,“一旦品嘗到這兩樣東西的好處,就忘了要掉腦袋了!況且,江南之地有錢的商人多,當官的不用貪民脂民膏,皇糧賦稅。光吃那些商人大戶的孝敬,就能吃飽腰包。”
別的地方,當官的想貪,也只能在國家的錢財百姓的錢財上做手腳。而江南,當官的只要開些綠燈給些方便,自然會有人送上錢來。而且,這錢花得遠比貪墨要舒服得多,更要保險得多。起碼,戶部不會查賬。
“商人,沒什么好東西!”老爺子冷哼一聲,“見風使舵,見利忘義。”
老爺子對于不以種地為生的人,帶著深深的偏見。大明開國治國,優(yōu)待了百姓,優(yōu)待了士人,唯獨對商人的限制很多。盡管不收商稅,促進了商業(yè)繁榮。但是不許使用奴婢,不許穿絲綢的衣服,甚至不許他們有話語權(quán)。
可是當財富累積到一定地步,商人必定會有話語權(quán)。有了話語權(quán)之后,他們還會要更多的權(quán)力。這是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其實也不見得都是壞事。但壞就壞在,他們會用手中的錢換權(quán),用這種權(quán)再去換取更多的錢。
當手里有了權(quán)力,有了財富,他們要的就是凌駕于律法之上。
叩闕案中蘇州織廠就是一個例子,八名工人死于大火。織廠的東家,為了阻止工人家眷告狀,上下花了無數(shù)銀子。而蘇州的地方官,為了掩飾太平,不但不查案,反而要抓告狀人。
從官府的角度來講,不允許治下有如此駭人聽聞之事,可是他們收了商人的錢手軟。若是處置商人,保不齊人家撕破臉翻出舊賬。
而從商人的角度講,寧可給官府大錢,也不愿意拿出小錢撫恤死難家屬,這不是愚蠢。而是因為他們在事發(fā)之初,根本沒想到會有人敢進京告御狀。
等發(fā)現(xiàn)有人真要告狀之后,他們寧可花多錢動用關(guān)系人脈,也不安撫,是因為他們不敢開這個口子。試想一下,若是以后,萬一哪個工人稍不如意就要告御狀,他們豈不是還要出錢?
資本都是帶血的,但是不發(fā)展資本,是不行的!
剝削永遠都是存在的,只不過是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區(qū)別而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容城县|
奉贤区|
弋阳县|
上饶市|
龙陵县|
黎平县|
东平县|
平安县|
徐汇区|
广安市|
玉门市|
金乡县|
集安市|
资源县|
永靖县|
辽源市|
南平市|
色达县|
新疆|
利川市|
甘洛县|
鄯善县|
旬邑县|
延吉市|
盐山县|
河东区|
新竹市|
建平县|
宁武县|
泾源县|
屏山县|
沧州市|
北辰区|
成安县|
荔浦县|
安阳市|
盘锦市|
房山区|
天峨县|
红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