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尤其是小白龍,如今可是有著「大羅金仙」的修為,直接將他作為四路接應使來用了,一旦哪一路遇到危難,就由小白龍出面去打發了。 到底是身份發生了轉變,李治的這些女人就只能待在「大明宮」里,總不能都成了皇后和妃子了,還提著寶劍上陣廝殺吧? 再說了,六萬大軍被派了出去,再加上李藥師帶走那三萬人,長安城幾乎就算是掏空了,除去鎮守十二座城門的守軍,李治能夠調動的大軍已經不足萬人。 當然,有李治一人在此,他都無需動用這最后的一萬人馬,直接都扔給了想過過大將軍癮的小妹子李明達。 如今的李明達,也是「太乙玄仙」的修為,作為永徽朝的護國長公主,卻開始向李治討要兵權了,美其名曰要效仿唐初時的「平陽公主」李秀寧。 一個女子進軍營,總是有些不方便,于是乎李治更是將云兒和火靈都給派了過去,算是對李明達有個照應吧。 而李治的生活就滋潤很多了,直接將原來的早朝制度改為五日一休,每個月倒是比原來多休息三天。 朝政主要由唐王李承乾、尚書仆射房玄齡、司空長孫無忌和御史中丞魏征等人處理,每日挑選重要的幾本送到「大明宮」即可。 當然,李藥師和秦叔寶處的軍情,還是第一時間就要送到李治那里的,此事他交給了老太監張阿難全權負責,無論晝夜。 其他時間,李治自然是在調教自己那個調皮的兒子,小沉香卻不勝其擾,更多的時候一大早就溜去了「麗政殿」。 跟自己的皇爺爺、皇奶奶待在一起不香嗎,為何要去面對老爹那張臉? 于是乎,同一后二妃在后宮操演「房中術」,倒成了李治的主要日常。 到現在為止,李治算是鬧明白了,這恐怕才是軒轅黃帝最厲害的功法吧? 「三圣母」楊嬋早就從中受益了,最近這一番操作下來,修為最低的長孫娉婷反而是收獲最大的,東海七公主敖凌卻是戰力最為持久的...... 李治快樂的修煉生活不用細表,大唐對魔族的反撲卻已經如火如荼。 李治給秦叔寶的命令下的很清楚,半月之內務必要掃蕩完畢關中大地的魔族,不能影響到百姓的春耕。 關中平定之后,就立刻兵分兩路,分別由秦叔寶和程咬金為帥,一舉蕩平河南道和河東道的魔族。 李治不確定為何魔族這幾個月都不曾來攻打長安,他卻知道,天庭才是魔族更希望拿下的地方。 他發動這次「春季攻勢」,就是想拿這三處的魔族開刀,也算是投石問路了。 果不其然,關中的魔族真就不堪一擊,小白龍甚至都沒能遇到像樣的對手,僅僅七日就徹底清除了關中的魔族。 在秦叔寶送來的戰報當中,李治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排名軍功榜第一名,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 這個世界里,由于李治的出現,沒有了李世民的三征高麗,薛仁貴這員名將卻也憑借著自己的武力,累功升任了右領軍中郎將。 原本他的職責是駐守長安城「玄武門」的,卻因為這次需要抽調的兵將頗多,而薛仁貴又素有勇名,自然在征調之列。 「老張啊,這個薛仁貴你了解嗎?」 由于這個世界早已不是他所熟悉的「歷史」,李治也不敢輕易下結論,瞅了一眼旁邊的老太監張阿難問道。 「陛下,此人老奴還真就熟悉,當年也算是被太上皇親自揀拔的,同盧國公等人的關系也不錯。」 「此人姓薛名禮字仁貴,乃 是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人,屬于河東薛氏南祖房,可惜家道中落,從小沒少受苦。」 「偏偏這位還是一個大肚漢,一人吃飯都能頂得上別人一大家子的,別說他那破家了,就算是普通鄉間富紳的家,都未必夠他吃的。」 「就這樣,這小子為了填飽肚子,就只好時不時上山打獵去,有時候一待就是十天半個月才出來,無論山雞黃羊,還是狼蟲虎豹,都成了這小子的獵物。」 「據說在他十二歲那一年,整個河東道都鬧了饑荒,附近的山林能吃的早就被人掃蕩完了,這小子就向更深的大山走去......」 讓李治沒想到的是,這位垂垂老矣的老太監張阿難,居然還是一個「說書」的好手,那眉飛色舞的樣子,仿佛他自己親眼見過一般。 「聽你這么說,這個薛仁貴難道還是遇到了神仙不成?」 等到張阿難終于說完了薛仁貴的經歷,李治才能插口問道。 「有沒有遇到神仙老奴不好說,反正這小子自從十二歲進山之后,等他再次回家就已經是十六歲了。」 「不僅僅變得力大無窮,更是善使一桿方天畫戟,那大戟老奴可見識過,當時愣是沒能舞動起來。」 「另外,這小子的射術精湛,可以說咱們整個大唐,都未必能夠找到一個比他射術更好的......」 李治已經陷入了沉思,至于張阿難后來又說了什么,他都沒聽的真切。 李世民、李靖、秦叔寶、尉遲恭等人,如今證實都是天庭派下來的,李治的出現影響了其中某些人,甚至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如果這樣來看,這個薛仁貴難道也像傳說中那樣嗎? 突然變得力大無窮? 李治可是知道,在傳說之中,這薛仁貴正是吃了三屜面食,才得到了「一龍二虎九牛之力」。 這位若真也是天上下來的,就應該跟「白虎星君」有關系了,卻不知道此時他是否覺醒了前世的記憶。 「老張,這薛仁貴如今是什么修為,竟然能夠斬殺‘金仙級別的魔族?」 半個時辰過去了,這張阿難居然還在說故事?被李治一言打斷了。 「這個......老奴就不是很清楚了,我也有些年頭沒見過這小子了。哦,好像現在也不能再叫他小子了,也快五十的人了吧?」 「倒是聽說他有一個兒子就在長安城住著,聽說那小伙長得還挺帶勁的,就是頑劣了點兒,總跟他老爹嗆嗆......」 好吧,李治覺得眼前這位老太監,還真有一顆八卦的心,沒讓他去統領「麗競門」還真有些屈才了。 等等,薛仁貴的兒子,那不就是?...... 「老張,這薛仁貴的兒子是不是叫做‘薛丁山啊?」 李治冷不丁問道,倒是嚇了張阿難一跳。 「薛丁山?好像不是,老奴記得是兩個字的,至于到底叫什么,老奴還需要去打聽一下。」 兩個字?那就不是演義了。 李治沒有再往下問,此時的他,見過的「大人物」實在是太多了,就算這薛氏父子再過彪悍,又能勇猛到哪里去呢? 讓李治沒想到的是,他口中的這位「薛丁山」,卻注定會同他產生莫大的交集。 ...... 蜀中灌江口,屹立有開山。 雖然名叫「開山」,其實更像是一座島,四周環水,方圓不足二十里之地。 此山方圓不算大,卻出奇的高,高聳入云,怎么也得有兩千余丈高吧?從遠處看更像是一根撐天的柱子。 而在開 山的頂端,卻有一處寬敞的平臺,赫然有一座獨立的小院子,院中有著茅舍三間,旁邊尚有涼亭一座。 冬觀飛雪夏望河,春走楊柳秋食魚。 涼亭中始終坐著一個人,普通的衣袍,普通的相貌,似乎就喜歡那樣坐著,迎著朝陽、送走晚霞。 起初,只有他一個人在那里坐著,一坐就是三年,沒人見他吃過東西,也沒人聽到他說過話。 如果不是偶爾轉動的眼睛,甚至都會被懷疑那是不是一個「石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