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堂里寥寥兩三張桌子后面坐了幾個顧客,點了菜,慢悠悠的吃著。 一個伙計站在角落里隨時準備聽候差遣。 柜臺后面,紅梅站在那里正埋著頭盤賬,不時輕輕撥弄幾下手邊的算盤。 當楊若晴他們進來,最先發現的是墻角那個伙計。 “客官里面請,請問幾位?” 大堂里的桌子并不是每張都一樣大小,小桌子可以面對面坐兩人,大的桌子可以坐十二個人。 這伙計迎上來詢問人數,想根據人數來安排桌子。 楊若晴這是最近這一年半載第一次走進白梅齋,當看到大堂里的桌椅設置,她對大白再次有了些刮目。 這種設置,在后世的很多酒店飯館里是很司空常見的事,可那是后世卷出來的結果。 在這古時代,尤其是這種小鎮,大家伙兒都是慢悠悠的過著日子,除了鎮上幾個大戶,其他普遍都是每天為溫飽操持的老百姓,一家人十天半月能下次館子都不錯了! 酒肆和飯館這些雖然也存在競爭,但沒那么激烈。 就連楊若晴的天香樓,都沒有采用后世的那種桌椅設計。 而大白卻想到了這一層,可見大白的腦袋瓜,在經商這塊確實是占據了天賦的。 “這是東家的親戚,我來接待,你去繼續招待其他顧客。” 楊若晴他們還沒跟伙計做出回應,紅梅已經從柜臺后面過來,她先是打發了那個伙計,然后笑吟吟的跟大家一一打過招呼,該有的尊稱都給用上了。 “舅舅,舅母,請在這邊坐一下,大白在樓上睡覺陪兩個孩子,我去換他下來。” “啊?這個點還有客人在吃飯呢,他咋跑去睡覺了?” 楊華明坐下后,拿起紅梅倒的大麥茶喝了一口,又抓了兩顆瓜子嗑著,詫異的問。 紅梅便解釋說:“他每天夜里丑時便要起來和面,準備各種早點的半成品食材,天麻麻亮就開業,一直忙到晌午飯點前,方才可以喘口氣。” “所以每天吃過晌午飯,我就讓他上樓去瞇一會兒,樓下的客人我來招呼就可以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