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駱寶寶已經回了營地,錦陵也回了湖光縣,隨著水災的褪去,大家的生活漸漸恢復正軌。 今晚之所以回三房蹭飯,是因為明天,大安將一個人獨自前往長淮州。 至于原因,則是因為朝廷對大安的調令下來了,大安將騎馬前往長淮州那邊的驛站去迎接,不能讓送圣旨的人來村里,太舟車勞頓了。 “也不曉得圣旨里說的啥,真是鮫人捏了把冷汗!” 雖然院子門和堂屋門都關得嚴嚴實實的,可是楊華忠在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表情無異還是非常的凝重。 一旁的孫氏也是止不住的擔憂,全給寫在臉上。 大安安撫他們:“爹娘不要擔心,我行得正坐得端,自問問心無愧,不懼圣旨。” 至于圣旨里大概是什么內容,其實大安心理是有猜測的。 大概從前年開始吧,他跟姐姐姐夫他們商議過好久,將仕途和家庭聯系到一起,作為家中的長子,看著一年比一年老邁的雙親,大安做出了一個決定。 那就是去跟皇帝那里請求外派到底下的州郡去做地方官。 楊若晴和駱風棠是贊同大安的選擇的。 去底下做官,從照顧家庭這塊來說,肯定是更方便,京城太遠了,距離家里十萬八千里。 如果大安能往家這邊的方向來當官,最起碼回來的路程會相對近很多。 再者,去地方上為官,于大安的仕途來說也是一種歷練。 這些年他一直留在翰林院,翰林院里面是個清水衙門,天天就是一群文人在一起研究學問,雖然是清流,但是,對個人能力的考驗也沒多少,頗有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遺憾。 每次回家省親,看到舉人出身的大杰都能在湖光縣做縣令,成為一方的父母官,去實實在在的管理一縣的財政,經濟,民生,法治各方面,將自己的能力和抱負盡情施展出來的時候,大安心理其實是羨慕的! 所以大安猜測這次的圣旨內容,很可能是這方面的安排,畢竟年前回家省親前,皇帝齊星云曾秘密召他進了宮,在尚書房聊了快半個時辰。 雖然皇帝當時沒有明說,但是言語之中卻隱含暗示,并且還送給了大安一根皇帝自己用來批改奏章的毛筆。 這些事情,大安自然都沒有隱瞞楊若晴和駱風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