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只要你張開嘴巴說要買什么什么東西,他不會詢問半點,只要你給錢,給得起那個錢,他就會毫不思索把東西賣給你。
甚至,可能還會順勢向你推薦其他的東西,不管你需要與否,因為在他的眼中,你是他難得遇到的大冤種。
或許有人會說,作為生意人,那不是很正常嘛?商人逐利啊,有錢不賺王八蛋哦!
但楊若晴就想說,商人雖然追逐利益,但是不能失去做人的根本,不能毫無道德和人性的光芒。
追求利益,追求的是長久的利益,追求的是口碑,是薄利,是多效,而不是一錘子的買賣,更不是逮住一只肥羊就使勁兒的薅羊毛!
打個比方,顧客心情不好或許遇到其他事情導(dǎo)致心情波動,跑去一家蛋糕店里買糕點。
遇到那種追逐利益的店員,可能會趁著顧客當(dāng)下心情不好急需甜品來發(fā)泄,從而跟顧客推薦一款又一款,恨不得讓顧客把他們店里的甜品都買光。
根本不會去考慮這些甜品的保質(zhì)期,不會去考慮這位顧客本人的胃口,會不會在短時間內(nèi)吃太多太多甜品導(dǎo)致高血糖,誘發(fā)糖尿病……
不會去思考,也不會去管,只要這個顧客里還有錢,都要想法子薅光!
如果換一個比較人性化的顧客,可能會推薦適量的甜品,然后會對顧客進行一兩句人性化的關(guān)懷。
等到客人度過了那端情緒崩潰期,恢復(fù)了正常狀態(tài)后,再度回憶起甜品店里的不同遭遇。
前者那個店員的行為讓顧客感受到的恐怕是人性的自私貪婪,顧客可能會因此再次也不踏入那家甜品店。
而后者,因為那位店員的善良關(guān)懷,點到為止的銷售理念,會讓客人感覺溫暖善意,從而直接辦一張超級會員卡,往后的甜品就都選擇這家了。
所以此刻,面前香店老板的詢問,帶給楊若晴的就是后者那種很舒服的感覺。
人家給與自己善意,楊若晴自然也愿意以善意回報。
“掌柜的開個公道價就是,難得我家小孩子頭回放生,我自然是要成全她的。”
說到這兒,楊若晴看了眼身旁的福娃,眼睛里都是慈愛溫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