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連諫官李擢也說道:“是是,陛下圣明獨斷,臣等佩服!” 他的目光又落到樞密院兵籍房郎中張元身上,說道:“張元,方才你也是贊同趙野的。” 張元立刻嚇得跪在了地上:“陛下,臣是被此等奸佞小人所蒙騙,臣……” “事情未查清楚之前,就急著要整頓、罷免,你可是樞密院的官員,關乎國朝軍政!”李擢仿佛也化身成了正義的使者,“陛下,張元可是軍政大臣,若樞密院都如他這般,軍政豈不是胡亂不堪?” 張元哆哆嗦嗦,指著李擢就要罵。 像李擢這種諫官,本身的職責就是糾察官員。 他這種角色說話分量極重,一般連宰相都忌憚諫官。 不過北宋末年,許多諫官也被大臣買通,見風使舵、排除異己。 這時,高俅出列了,他說道:“陛下,簽書樞密院事帶頭誣陷忠良,又有劉肅、張元緊隨聒噪,臣斗膽諫言,應該全面查查樞密院兵籍房和北面房!” 還是高太尉貼心啊! 一句話就說中了朕最想要辦的事。 殺人算什么! 殺人無非就是肉體消滅而已,殺人只不過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問題的始作俑者干掉。 但真正的問題,其實是腐爛的衙門體制和風氣。 北面房已經形同虛設,但若是查出問題來,卻有借口繼續查其他房! 兵籍房就更不必說,一查肯定有問題。 有問題就對了,有問題就有借口把它并到軍政院這邊來。 除舊革新就是這么玩的。 改革不是一刀切,改革一定是步步為營,一步步整改,且要讓大部分人找不到反對的借口。 當年王安石就是操之過急,一堆人反對,然后演變成意氣之爭,隨后演變成黨爭,危害無窮。 莫儔一聽高俅這話,又馬上站了出來。 畢竟莫儔早就沒節操了,舔狗一個。 他說道:“陛下,臣以為高太尉說得有理,確實該好好查一查,此事關乎吏治,吏部也責無旁貸,臣愿意參與其中!” 這時,見風使舵的諫官李擢說道:“陛下,高太尉所言極是,當嚴查。” 其余眾人見局勢已到此,便趕緊跟著說道:“當嚴查!” “好,繼位眾卿都這么說,朕就隨了諸卿意,刑部、大理寺、御史臺,三法司會審,給朕好好查查樞密院北面房和兵籍房。” 刑部尚書秦檜、大理寺卿韓肖胄、御史大夫許翰出列:“臣等領旨!” 三法司會審是極其嚴格的,查案主要是大理寺查,刑部復審,御史臺監督制度流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