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五、雙方永不動干戈。 李若水再去談,雙方再次整了三天三夜,最后無疾而終,錫林赫魯像上次一樣憤怒地離開了東京。 李若水回去復命:“陛下,金使已經離開。” “朕已經聽說了。” 李若水問道:“陛下真不打算議和了嗎?” “卿以為當議和嗎?” “若是能議和,對我大宋也未必是壞事,陛下可趁機整頓內務,訓練兵甲。” 趙寧笑道:“卿所言有理,不過金國已經與我大宋議和。” 李若水聞言一怔:“臣不解。” “金使第二次踏足東京,已經表示金國不會再短時間內與我們開戰,否則他就沒有必要再來了。” 被趙寧這么一說,李若水這才反應過來,連忙說道:“陛下圣明,臣倒是未曾想到這一點。” “金國不過是想從我朝再敲詐一筆錢財,并且從法理層面將北方據為己有,以安定人心。” 從法理層面占為己有是何意? 金國內部有大量漢人,就說太原府、真定府、河間府那些地方,原本是大宋的,被金國搶占過去。 這在古代,就是沒有正當的法理。 如果大宋承認了議和提出來的邊界,也就承認了金國對這些地方的合法統治。 這一點很重要嗎? 非常重要! 金國治國,也是要用讀書人的,絕不會用大字不識一個只會喊打喊殺的屠夫。 讀書人治國,講究的就是一個法理。 如果金國對那些地方沒有,那么內部的意識形態就是分裂的,就容易在這方面出現內部矛盾。 這也是歷史上,金兀術最后不打了,逼迫趙構一定要簽“紹興和議”的重要原因。 紹興和議里,趙構就承認了北邊中原歸金國所有,這才有了后來金國內部讀書人罵南宋是南蠻的畫面。 所以,對于趙寧來說,承認國界線是絕對不可能的! 雙方開通互市,倒是可以。 不過開放互市,也是需要方法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