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84章 衛所兵制!機智的太孫!-《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


    第(2/3)頁

    想到這兒,王富貴頓時急了,賣力地跑動了起來。

    這一幕經由錦衣衛匯報,很快落入了朱高煦耳中。

    “不愧是我老朱家的種啊!這么快就反應了過來。”

    朱高煦慨嘆了一聲,覺得有些遺憾。

    不能見到宣德大帝打掃茅房,的確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足足過了小半個時辰,新兵十公里卻還沒有跑完。

    朱高煦已經對這些新兵的素質有了心理準備,但是沒有想到,他們的身體素質會這么差!

    “老薛,這些當真都是通過篩選過后的新兵?”

    薛祿神情一滯,隨即嘆了口氣。

    “王爺,這些新兵大多出自衛所,勉強可以吃飽穿暖,肉食卻不敢保證。”

    聽了這話,朱高煦算是明白了,原來是因為這個衛所兵制。

    太祖爺朱元璋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征集和吸收了大量軍隊。

    這些龐大的軍隊對于增強己方實力自然是有好處的,但軍隊的數量越多,軍費開支也就越大,以致于朝廷收入還遠遠不足以應付龐大的軍費開支。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英明神武的太祖爺朱元璋創立了衛所兵制,還曾放出豪言:“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

    這“衛所兵制”,是一種寓兵于農,守屯結合的建軍制度。

    說白了,就是將大明戰師分為衛所兩級,給每個衛所都分配軍用農田,每支軍隊約百分之七十的士兵日常工作就是種田,剩下百分之三十執行軍事任務。

    其實在大部分沒有戰爭壓力的內地衛所,士兵種田的比例更高,這樣一來,士兵們就可以自給自足,解決了吃飯問題。

    而一旦戰事發生,士兵們也可以迅速拿起武器沖上戰場。

    不過最坑人的是,這些軍屯田地,同樣需要固定上交糧食,以供給守備軍及官吏。

    本來軍戶屯田目的在養兵而不耗國家財力,結果逐漸變了味道,使得他們不得不為了沉重的賦稅忙于勞作,與普通農戶無異。

    再加上有些衛所官為了謀利,侵占軍屯田地、私役軍士耕種,導致底層衛所士卒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現在不過永樂十一年,衛所兵有的都吃不飽飯了。

    難怪到了大明中后期,各地衛所出現大量軍士逃亡的現象。

    大明衛兵,狗都不當!

    想著,朱高煦忍不住發出了一聲冷笑。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肇州县| 深水埗区| 泽普县| 扬州市| 建阳市| 白玉县| 黄骅市| 璧山县| 尚义县| 兴安县| 关岭| 波密县| 兰西县| 中江县| 西贡区| 平安县| 镇原县| 天镇县| 宜兰县| 牡丹江市| 大同市| 六枝特区| 石城县| 昭觉县| 天峨县| 伽师县| 鹤岗市| 米林县| 澎湖县| 洪雅县| 汾阳市| 马边| 蒙阴县| 巴马| 乐清市| 千阳县| 新巴尔虎右旗| 永康市| 开封市| 从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