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至于為什么把那些國企單位的一把手都請過來,齊書記有自己的打算。 他不懂如何做買賣,更不懂如何帶著大伙兒發家致富,但他知道他做不到的事兒小林同志可以做到。 而他要做的便是用自己的力量大力支持小林同志。 如今的易水村跟過去可不一樣了,那變化簡直翻天覆地。 以前呢,村民們面朝黃土背朝天,傻愣愣地只知道在地里刨食,要是刨出來的糧食能解決基本的溫飽也成,關鍵根本不夠吃。 家里人口簡單的還好,人口一多再加上半大的小子,家家戶戶都勒緊褲腰帶算計著每一頓飯。 吃了上頓沒下頓那是常有的事兒,就算吃上了飯,大多也是紅薯野菜,紅薯吃的胃里直冒酸水,也只能把酸水往肚子咽。 如今呢。 不僅年輕力壯的男人們有活兒干有錢賺了,連只知道圍著鍋臺圍著男人孩子轉的婦女們也都開始干活掙錢。 村民們要么去罐頭廠,要么去魚塘,要么去蔬菜基地,總之一大部分人都有了穩定的工作。 守家在地還能掙錢,關鍵掙的還不少,不說讓周邊的村子羨慕死了,就說縣城里的職工都羨慕的不行。 過去城里人別說有正經工作的,就是在家待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城里人,提起農村來也是一臉的嫌棄。 認為農民們在地里刨食掙不了幾個錢,又臟又累還沒出息沒指望,日子過得苦兮兮的這思想也跟不上。 可現在人家掙得錢不比城里的職工少,關鍵人家村里產業多,只要踏實認真好好干活兒,不偷奸耍滑便不會有下崗的風險。 最重要的是連村里五十多歲的老人,只要身體健康硬朗,一樣有活兒干。 城里職工的待遇雖然好,但那也分單位,并不是每個單位都像宋嶼川單位那般好,好多單位效益并不好,有的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而效益好的單位要改革,經常會有人因為這樣過那樣的原因下崗,那些工友們心理壓力也蠻大的。 若是有人能給他們一份穩定能干到老的工作就好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