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她跟林建軍之間有再多的情分也早就被消耗干凈了。 這么多年,林母過得并不快樂,林知瑜沒有恢復來往的那段時間,她每天以淚洗面,精神恍惚頹敗,大有隨時都會撒手人寰之勢。 若不是兩個兒子還沒結婚,閨女的事業還不穩定,林母早就熬不住了。 如今,林母忙著蔬菜基地的事情,有收入又不用面對林老太太還有林芳平,這心情好了人也跟著年輕了不少。 外在變化倒是其次,主要是心里輕松快樂,日子有奔頭,林母對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甚至隱隱期待著以后能過自己喜歡的日子。 這一切都是閨女的功勞。 所以閨女說想考大學想讀書,林母覺得這是好事兒,若是問她的意見,她當然是舉雙手支持,還是像以前一樣,她能為閨女干點兒啥她就干點兒啥。 林母只認一個理,一切只要閨女高興就成。 以前瑜瑜對學習不感興趣,讓她讀書寫字跟要她的命一樣,當時家里硬逼著她去學習,她表面上應的挺好,實則半路途中就偷著跑開去外面玩兒了,有好幾次去河邊差點兒出事兒。 林母天天擔驚受怕,生怕從哪個鄰居口中聽到林知瑜出事兒的消息。 她想天天接送林知瑜上下學,但林建軍出門給人打家具,地里的活兒全靠她一個人,林老太太跟林芳平對她又百般磋磨,林母算是心力交瘁,根本顧不過來。 最后實在堅持不了了,才答應林知瑜可以不去上學。 林母心里一直都很遺憾。 讀書學知識有文化多好啊,可以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也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不用像她一樣天天圍著家里這些沒完沒了的破事兒轉。 女婿是大學生,還畢業于京市大學,在外面見過的世面多,談吐舉止儒雅,跟村里人很不一樣,閨女在做買賣方面雖然厲害,但只上到了小學兩年級,兩個人工作都忙相處的時間短,所以不會有什么大矛盾,但以后若是在一塊兒生活了呢,這文化上的差距那么大,能說到一塊兒去么。 當年,他們剛結婚的時候,她閨女就因為跟女婿說不到一塊兒去,所以對女婿一直抱著很大的敵意。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