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林知瑜不可能放棄做辣白菜,這東西十幾二十年后會非常受歡迎,如果她能提前做出來將其品牌化,以后的收益不可限量,還很有可能出口到其他國家。 所以林知瑜便自己琢磨著,魚露到底能不能用別的代替。 林知瑜記得前世,她用過的魚露是用小魚蝦為原料,經腌漬、發酵、熬煉之后變成一種像醬油一樣的汁液,色澤呈琥珀色,味道帶有咸味和鮮味。 辣白菜之所以那么好吃,魚露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調料。 林知瑜決定自己研究調味,經過她反反復復幾十次試驗之后,還真讓她鼓搗出來了。 用鯽魚做出來的醬油跟魚露顏色上差不多,味道比魚露更鮮,關鍵魚露的保質期短,買來之后還得低溫存放,打開之后得盡快用完。 她這鯽魚醬油可不會輕易壞掉,當然,并非她廚藝高超,全因熬煮的時候用的是空間的泉水。 林知瑜把一大罐子鯽魚醬油往兩口大鐵鍋里各自倒了一半兒進去,攪合均勻之后,醬料紅辣粘稠,看起來還挺像那么回事兒。 林知瑜用勺子將醬料舀到碗里嘗了嘗,味道完全可以,不比十幾二十年后的差,她甚至考慮以后要不要賣辣白菜醬料呢,或者賣鯽魚醬油也不錯。 林知瑜感覺自己快鉆錢眼里去了,什么錢都想賺一賺。 說起來還是這個年代的緣故,好多東西都還沒出現,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肯定能掙大頭。 但這時候人們的思想還特別保守,寧愿在一畝三分地里刨食,寧愿在國企工廠上班掙一份踏實工資,也不敢放開手腳大干一場。 一是家里不富裕,掙得錢勉強夠家里開銷,沒有多余的錢干事業,二是都沒那個勇氣,不敢邁出那一步。 其實只是邁出那一步的時候難,等邁出去之后就會發現根本沒有那么難。 過個十幾年后,各種工廠如同雨后春筍一般冒出來,到時候競爭品一多,掙錢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林知瑜管不了別人,她有這個優勢,自然要充分發揮,將能掙的錢都掙到了,除了能給小豆包打下一片夯實的江山,還能照顧好家人,等退休之后她也有足夠的錢養老,還能跟宋嶼川這里那里旅游…… 林知瑜收回思緒,從容不迫地往鍋里放上半盆韭菜段,攪合均勻了,這做辣白菜的醬料便算是完成了。 接下來,林知瑜把之前用鹽腌制的白菜段用清水洗了好幾遍直到把里面的鹽洗干凈,又放進干凈蒸煮過的白布里,擰干白菜里的水分,將控干水的白菜重新放回到鐵盆里,之前冒出尖來的白菜經過沙水擰干之后,只剩下多半盆。 林知瑜用勺子往里面舀了幾勺醬料,醬料將每一塊兒白菜都裹均勻,紅辣辣的醬料包裹著嫩白鮮黃的白菜,看起來很有食欲。 林知瑜用筷子夾了一片讓宋錦為嘗了嘗。 “好吃。” 宋錦為點頭如搗蒜,辣椒的辛辣爽口,白菜的清甜,蘋果跟梨的酸甜,還有鯽魚醬油的咸香,白糖的甜滋滋,所有味道混合到一起,沒有一絲雜亂,反而有秩序地層層遞進,味蕾上接二連三地體會到不同味道,口感豐富在加上白菜本身的脆,確實是非常好吃。 宋家條件好,家里在吃食上也從來不會拘著小輩,飯館里有什么新鮮的名菜,宋老爺子都會從飯館里買來,給孩子們嘗嘗鮮。 所以,宋錦為從小到大吃過不少好東西,但他還從來不知道白菜還能做的這么多花樣,還能做的這么好吃。 他吃過白菜豆腐燉粉條,吃過豬肉白菜餡兒餃子,還吃過乾隆白菜,像是今天早上的酸菜豬肉包,還有辣白菜別說吃,他也沒見過。 還是問過林知瑜,他才知道原來早上肉包里的菜不是尋常的白菜,而是經過發酵之后的白菜。 發酵又是什么東西? 宋錦為腦袋里嗡嗡響,這些東西已經嚴重超出他的認知范圍了,他實在是搞不懂,但他愈發敬佩林知瑜。 越相處越發現她會的新奇東西特別多,好多都是他沒聽過沒見過的。 宋錦為覺得自己以前的日子都白過了,若是早一點兒遇到林知瑜該多好。 他朝林知瑜豎起大拇指,“瑜瑜姐,你可真行,一個白菜都能做的那么好吃,比乾隆白菜好吃多了。 這辣白菜干吃都那么好吃,若是配上白粥或者白面條,肯定會更好吃。” 林知瑜笑了笑,“這辣白菜不僅能配白粥白面條,還能做辣白菜湯,做辣白菜海鮮餅,還有辣白菜烤肉,把上好的五花肉烤的焦黃油滋滋的,配上酸辣甜咸的辣白菜,那味道……” 那味道一定很香! 宋錦為咽了咽口水,光聽就覺得一定會好吃。 “瑜瑜姐,晚上吃烤肉跟辣白菜吧,還有你說的那啥辣白菜湯。” 他都忍不住開始期待晚上的到來。 林知瑜:…… 剛才還說要吃乾隆白菜的,這會兒怎么就變了? 果真還是孩子心性。 不過,這也不是什么大事兒。 林知瑜點頭應了,“沒問題。” 她覺得按著現在的進度下去,估計天黑也做不了多少,于是便讓林母騎車回村里喊人過來幫忙。 原本村里就有好多想來蔬菜基地上班的婦女們,這些人要么是奶奶輩的,干不了細致活兒,要么是生了孩子家里沒人幫忙看的年輕女人。 林知瑜早就讓林母雇人干活兒,林母前些天倒是選了幾個老實本分,干凈麻利還能干活兒的女人。 不過林母并沒有直接安排她們來干活兒,想著等林知瑜回來把把關,擔心自己看走了眼,招一些不好的人過來,到時候幫不上忙就算了,怕給閨女惹了麻煩。 別人只知道林知瑜這買賣越做越大,干的事業也多,弄這個用那個,經手的事業都發展起來了,好像掙錢特別容易一樣。 但林母知道,她閨女有今天的成績,那都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熬了多少夜,又干了多少活兒?為了送鯽魚經常忘了吃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