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下午這一趟就沒有那么多人了,整輛公交車能空出三分之二來,但讓幫忙捎帶貨的也不少。 捎帶貨不白帶,要給師傅一些好處費。 林知瑜跟他談了一下,這一批貨送到城里車站,給他三塊錢。 司機師傅還驚了一下,以前也不是沒人捎帶貨,也就給幾毛錢或者給盒煙意思一下就行。 哪兒像她這么大方,一下子給三塊錢的? 司機師傅笑道,“姑娘,第一次送貨吧?其實要不了這么多的,給我買盒煙就成。” 他開一天車才多少錢啊? 一天也就是一塊五,這三塊錢趕上兩天的工資了,拿人手短吃人嘴軟,正常合理的收費才不用欠人情。 錢掙多掙少的好說,人情債可不好還。 所以該掙得錢得掙,誰嫌自己錢多啊,但也不能這么掙。 不踏實。 要不怎么說這個年代的人就是淳樸善良呢。 林知瑜卻一分沒少給。 她確實是第一次發貨,不過給司機師傅三塊錢她覺得是合理的,因為她的貨不少。 而且她們三個還要跟著一塊兒去一趟縣城,算是把車費包含在里面了。 司機師傅見她堅持,推辭了兩次之后也就答應了,一路上還挺上心。 聽她往縣里各個局送貨,當下表示不用等到車站,公交車從總站出來的時候會路過那些單位,他開快點兒,到時候直接送人單位去就行。 林知瑜笑呵呵地應了。 這樣一來,客戶們也不用跑車站接貨去了,省了時間也省了體力。 她琢磨著,現在有公交車幫著送貨還好說,以后對這方面管控嚴格了就不能那么干了。 所以,這送貨用的貨車還是得買。 只不過現在買一輛送貨車得大幾千。 她倒是有份能買一輛,但林知瑜不會拿自己的往里投,這么投下去會公私不分,畢竟是合伙兒的買賣,她可以給加工廠找客戶,卻不能不管不顧地往里面砸錢。 只能等拉到醬菜店的鯽魚罐頭能賣完,把錢拿到手里再說。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