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然就是力量不足。 誰愿意跟力量不足,三天兩頭沒貨的廠合作啊? 不說別人,他們反正不愿意。 這么一想,高原都有些沒信心了。 生產力跟不上? 林知瑜笑了笑,如今廠里只有兩條生產線,訂單又多,生產力自然不夠。 之前把庫房里的鯽魚罐頭給清空了,她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鯽魚罐頭受歡迎這一點毋庸置疑,以后一定會很受歡迎,會賣的很好。 他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準備充足的貨。 結果,誰想到除了報紙上的事兒,當時因為香滿園的生意受到了嚴重影響,廠里擔心生產太多產品,到時候危機解決不了,積壓到庫房里會變成一文不值的廢品。 所以那段時間他們把生產線調慢了一些,生產出來的產品,庫存量并不多。 等危機過去,香滿園的生意又恢復到以前,甚至比以前還要火爆,訂單像是爆米花一樣紛至沓來。 他們才意識到要抓緊時間生產,不然沒貨可出,所以又把生產線調整到最快。 前前后后耽誤了不少時間。 如今想補救也沒辦法,還挺耽誤事兒。 林知瑜也沒急著出主意,而是反問道,“這些生產設備質量怎么樣?” 孟季凡不知道她要干什么,如實回道,“那自然是極好的,毫不夸張地說整個廠里投入最多的便是這些生產設備,都是南方廠里的高檔貨,而且我買的都是最新款,不是那種一用就這壞那壞的二手貨。 這東西質量好價格也貴。 就這些設備的價,若是買一些普通設備,估摸著能多出來四條生產線。” 當初他買機器設備的時候,問過林知瑜跟孫旺祖的意見。 林知瑜只說了一句,要質量好的。 孟季凡便把這句話記在了心里,所以在南方挑選的設備都是最好的。 雖然價格高了很多,但質量好啊,而且有多個安全保障,關鍵人家還提供售后維修服務。 就憑這一點,這設備就差不了。 林知瑜了然,“如果質量很好,那么我覺得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時開著。 八個小時一個班次,這二十四小時可以分三個班次,一個班次可以生產五千盒,那三個班次就是一萬五千盒。” 孟季凡跟高原面面相覷,儼然沒聽懂。 林知瑜微微嘆了口氣。 廠里一天三個班次這在未來十幾二十年的工廠里,自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南方好多大廠都是三班倒,甚至是兩班倒。 不過現在,他們估計對這個概念會有些模糊。 高原問,“瑜瑜姐,你說的意思是讓工人們二十四小時不停地上班嗎?” 那肯定不行。 工人們得吃飯喝水上廁所還得睡覺,這些都需要時間。 二十四小時連軸轉,轉一次還行,但凡多轉兩次,人是要垮掉的。 他們都是血肉之軀,禁不住這么用。 就算是鐵打的估摸著也遭不住。 “機器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開,一點兒問題都沒有,但工人們不能這么干活兒吧。 干完二十四小時之后,還不都得累暈在生產線上?”孟季凡也沒搞懂。 現在這年代,大部分人都是白天上班,很少有晚上干活兒的。 林知瑜只能耐心給他們解釋,“不是讓他們二十四小時干,而是把二十四小時分三個班次,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四點為一個班次,稱為白班,下午四點到晚上十二點為一個班次,稱為中班,晚上十二點到第二天早上八點為一個班次,稱為夜班。 現在時間緊任務重,又想在規定時間內交貨,所以必須得提高產量。 這會招工人需要培訓,也需要辦相關手續,再者他們是生手,能獨立熟練操作需要一段時間實踐操作。 時間上來不及。 所以,只能讓現有的工人最大化的參與生產工作。 一天二十四小時,他們可以上兩個班,比如一個工人上了白班,下班之后就去休息睡覺,休息八個小時之后,再去上一個夜班,這樣在原來的基礎上,多出兩個班次,雖然單個小班次的人減少,生產量降低,但因為總班次比以前多了兩個班次,所以總體的生產量至少會比以前提高至少兩倍。” 高原還是有些一知半解,但孟季凡卻聽懂了,“也就是說,以前一天能產五千盒,這么一番調整之后,能產一萬五千盒?” 那他手里這五萬盒頂多用三天半就能生產完! “嗯,理論上是這樣沒錯,而且工人們還有充足的時間休息,就是累點兒。 所以廠里的伙食的跟上,不說大魚大肉,起碼得保證足夠的營養。 等把這幾批訂單做完,廠里有錢了便擴大生產吧。” 到時候得多引進幾條生產線,再多招些工人,村里人大部分都有工作,沒有多余的勞動力,那就從外村招聘唄。 反正廠里有專門的宿舍樓,地界足夠大,還有食堂免費供應吃食。 跟這些人給廠里創造的效益相比,這些吃食算不上什么。 因為鯽魚罐頭的名氣會越來越大,這幾批訂單下去,鯽魚罐頭的受眾人群會越來越多。 以后說不定還會成為老百姓飯桌上的必備品。 畢竟這鯽魚罐頭堪稱下飯神器,就著湯汁都能吃一大碗白米飯。 好吃的食物,無論在哪個年代,都讓人稀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