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要么就是家庭條件不行,家庭關系復雜,家里七大姑八大姨指手畫腳想要當家做主的人多,再時不時地冒出來幾個極品作作妖,更有像林老太太跟林芳平一樣的周扒皮,占便宜打秋風沒夠,那手恨不得伸進飯碗里。 這日子算是沒法兒過。 誰家好姑娘會嫁給這樣的人或者這樣的家庭? 那不是眼睜睜地往火坑里跳呢么。 大家不瞎也不傻。 這虧誰也不愿意吃,更不愿意沒完沒了地給自己找麻煩。 林國慶的情況屬于后者。 要說她這大哥,長相隨林母,眉清目秀的十分耐看,皮膚又白個子也高,平時內斂不咋愛笑,但一笑起來特別賞心悅目,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就這顏值這氣質以后世的眼光來看,妥妥地一個溫潤如玉的大帥哥。 他快三十歲了還沒結婚,純粹是因為家里的拖累,有林老太太跟林芳平咔嚓咔嚓地時不時來亂攪合,又住新房又要林家的錢,就這還時不時地搗亂,胡攪蠻纏。 人家姑娘一嫁進來,好日子過不上不說,還天天喘一肚子閑氣。 誰家姑娘也不愿意跟著他呀。 如今好了,他有自己的工作忙,李寶珠的糕點店也開張了,林知瑜去過幾次,中式糕點居多,也有面包啥的,不僅賣相好看,味道也十分不錯。 加工廠的工人們也愿意捧場。 每每下了班,回家的時候,會去店里買上兩塊兒,帶回去給家里的孩子們解解饞。 村里的孩子們從小就缺吃少穿,以前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更別說零食點心了。 過年過節的時候,家里條件好一些的,可能會給孩子們買幾個糖塊兒,或者買兩塊兒桃酥。 鎖在柜子里,每次拿出來半塊兒,讓家里的孩子們分著吃,都能甜甜嘴。 一般情況下,農村里孩子多,僧多粥少,半塊兒桃酥每個人只能分到一小口。 吃到嘴里剛品嘗出甜味兒來就沒了。 小孩子懂什么,好吃的沒吃過,那自然是要跟大人要的。 大人不給,鐵定要哭鬧。 最后把家里的大人惹急了,說不定還會被揍一頓。 最后抽抽搭搭地聽話,心里卻惦記著什么時候才能再一次吃到桃酥。 其實,看自家孩子想吃卻吃不到,大人們心里才最難受。 甚至會痛恨自己沒本事。 現在好了,村民們的生活條件變好,不用像以前一樣為了一天三頓飯發愁,手里有了余錢,可不得緊著孩子們花么。 再說,李寶珠那糕點店開在村里,用的是村里的閑置地兒,蓋了三間木屋,沒有房租,那糕點賣的也便宜。 自然十分受歡迎。 一個是她親大哥,對她非常好,一個是她的好朋友,兩人能結婚,林知瑜自然跟著高興。 所以她決定三轉一響她送了,權當為他們慶賀。 林母卻不依,把錢又推了過去,“那不行,這個錢說啥都不能讓你掏,我是當媽的,給孩子們置辦彩禮嫁妝的都應該。 這錢你若是不收,我就找別人買了。 我也不是同你客氣生分,你是我閨女,我有啥可生分的。 只是事情一碼歸一碼,這錢你必須收下。” 林知瑜沒辦法,只能把錢收下。 她想著,等回頭醬菜結了賬,她給家里人提前發點兒分紅好了,再多孝順林母一些。 林母見她把錢收下,這心里才踏實了。 “說起來,你當初結婚的時候,我只給你置辦了些被子跟兩個暖和,其他的東西啥也沒給你買。 等我多攢著錢,回頭都給你補上。” 林知瑜詫異地看了林母一眼。 不由地笑了,“媽你說那些干什么,你給我大哥置辦點兒彩禮,我還能心里不平衡啊。 你也把你閨女看的太扁了些。 這可不能這么比的。” 當初家里過得那是啥日子,全家人都勒緊褲腰帶,吃了上頓沒下頓,林建軍倒是掙得不少,可大部分錢都被他媽他姐扣了去。 只給家里剩下一小點兒。 林母既要帶著三個孩子,又要操持家務,還要干地里的活兒,包括村里的人情往來。 她一個人恨不得劈三半兒用。 把自己勒緊了,省吃儉用地省下點兒錢,給兩個兒子蓋了房子。 林知瑜出嫁的時候,家里已經窮的揭不開鍋了,林母硬是死攢活攢,給她攢了兩床被子,牡丹花圖案的棉被面,填的厚厚的棉花,還有那兩個暖壺在當時也不便宜。 怎么才算是對一個人好呢。 像林母這樣,她手里有十塊錢,可以給閨女花九塊。 再說,林母這段時間天天幫她帶小豆包,還把小豆包照顧的很好,不僅喂養的白白胖胖,而且小家伙兒性格也開朗了好多。 家里的一切都不怎么用她管。 林知瑜才能把全部的時間跟精力放在事業上。 而且她也不會因此跟小豆包變生分了,反而因為她積極努力搞事業掙錢,給小豆包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小孩子只有不愁吃喝,經濟條件穩定,又有人陪伴專門教導的情況下,才能真正做到無憂無慮。 內心也才能踏實豐盈。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樣的事兒,都會保持冷靜淡定,有足夠的智慧跟耐心去解決問題。 有這樣的能力,才能享受到生活中的快樂。 她跟小豆包之間的關系也比以前更親密。 林母不遺余力地幫她,這已經是掏心掏肺的好了。 林知瑜很知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