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村里的孩子想要考上好大學并不容易,準確來說他們想讀書識字都難,因為家家戶戶太窮,每天都為了解決溫飽苦苦掙扎,誰也沒那個心力跟能力去供孩子。 大堂哥從村里走出去,考上京市大學,他一路付出了多少常人難以承受的的辛苦跟努力! 宋錦為雖然不是當事人,但他覺得大堂哥太不容易了。 大堂哥原本不用過這種日子的。 以大伯父掙錢的能力來說,大堂哥應該是宋家過的最好的一個。 宋錦為是真心向著宋嶼川。 說來也奇怪,論時間算,他跟宋放相處了十幾年,從他記事起就對宋放喜歡不起來,每次見了不是相互損一頓,就是打一架。 而且每次打架都下狠手。 按理來說他跟宋放之間又沒有死仇,不應該這樣。 但他們倆之間好像天生的不對盤。 但跟宋嶼川就不會這樣。 認真算起來,他們相處的時間并不多,在孫莊相處過一段時間,再有就是這兩天。 而且他們白天都是各自忙各自的事兒,只有晚上吃飯的時候才會在一塊兒相處。 宋錦為卻覺得大堂哥就應該是宋嶼川那樣的。 像宋放那種癟犢子才不配做他們這些堂兄弟姐妹們的大堂哥。 宋錦為陪著宋興國在村里的土路上慢慢走著,興致勃勃地他介紹著。 “大伯父,你看那些山頭都是瑜瑜承包的,上面種滿了果樹,有蘋果樹,黃桃樹,梨樹,最右邊那個山頭有花椒樹,香椿樹,還有幾種樹我叫不出名字。 山腳下的空地上建了養殖區,現在有三個區分別養了雞鴨鵝崽。 大堂哥去鎮上去接的人,就是學獸醫的。 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就是瑜瑜姐的魚塘跟罐頭加工廠,醬菜廠也在那邊,不過還沒有蓋好。 哦,對了對了,瑜瑜姐還有個蔬菜基地,現在只有十二畝,瑜瑜姐說了,等村里收了這茬兒玉米,便把村里的耕地全租下來,擴大種植規模……” 離得太遠,宋錦為描述的東西好多都看不到,只能看到山上郁郁蔥蔥的樹,十座連脈山吶,一眼都望不到頭。 光是這一項看起來就十分震撼。 在孫莊買果樹的那次,宋興國跟著一塊兒去了,他知道林知瑜有做買賣的頭腦,心里也做好了準備,但等親眼看到之后,他還是被震撼到了。 他本以為只是小打小鬧,沒想到會弄這么大規模。 關鍵,她還做成了產業鏈,每個都獨立存在卻又密不可分。 每個項目都掙錢,哪怕其中一個遇到了嚴重危機,甚至經營不下去了也沒關系。 其他項目可以快速補救,補救不了,也能持續掙錢。 這年頭,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向了大地,毫不夸張地說處處都是機遇,想要掙錢只要有腦子踏實啃吃苦,就一定會掙到錢,萬元戶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 掙錢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 但真的很少有人像林知瑜一樣優秀。 沒錯,宋興國給林知瑜的評價就是優秀。 他自己也經商,一路走來吃過很多苦,跌過不少跟頭,甚至看遍了復雜的人性,也曾遭受過屈辱。 外人只看到了他如今如何風光,卻從來不知道他風光之前承受了多少常人無法承受磨難。 林知瑜的成就不比他低,用不了多長時間也一定會比他發展的更好。 關鍵,林知瑜還是一個善良有正義感的女孩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