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至于…這雙邊馬鐙的由來,是關麟臨行前贈給黃忠的。 黃忠尤記得,就在一早…他點過兵,臨行前,就準備翻身上馬時。 關麟的手下士武神神秘秘的把這個交給了他… 并且告訴他這叫“馬鐙”,且簡單闡述了下使用的方法。 當然,這個鐵馬鐙…黃忠踩上去的一刻起,他就明白這玩意是干啥用的。 誠如士武提到的,原本在馬背上騎射…需要雙腿夾住馬肚子,整個全身只有屁股這一個支撐點,故而很難借力,也很難射遠… 騎馬時平衡性與穩定性也沒有保障。 但… 有了這鐵馬鐙后,就截然不同了。 黃忠起初還沒覺得怎樣,可一路急行,漸漸的適應了這馬鐙后,他會有一種感覺… 這騎術精進何止是一日千里? 以往的百步穿楊需要站在地上,可現在…似乎在馬上也可以。 這無異于大大的加強了遠射的靈活性! 此刻的黃忠,一邊感受著這鐵馬鐙,他尤自回憶起…他第一次踩踏上鐵馬鐙的瞬間,就小聲問士武,“有這等好東西,怎生不給將士們每人配一副!如此戰斗力豈不倍增。” 士武聞言笑了,“這話在我第一次見到這鐵馬鐙后,也問過云旗公子…” “他怎么說?”黃忠好奇了。 士武耐心的道:“云旗說,這鐵馬鐙制造簡單,只要窺探過,就能知曉方法…可北境有十幾萬騎兵,荊州才有多少騎兵,若是這個大范圍的使用,那被曹魏學了去,豈不是助了曹魏的騎兵?這鐵馬鐙雖好,可現在顯露出去,有百害而無一利。按照云旗公子的說法,至少荊州得有五萬騎兵,方才能配備上,作用于戰場!” 誠如,關麟提到的… 鐵馬鐙最大的作用,除了原本騎馬時一個支撐點增加到三個支撐點,帶來的平衡與穩定外,更重要的是騎射。 在有鐵馬鐙之前,騎射是胡人的專屬,漢人中能精通騎射的,唯獨白馬義從…這也是漢人中極其罕見的兵種。 甚至歷史上記載的能騎射的將軍也不多——太史慈、甘寧、徐晃、趙云、曹仁、呂布、曹彰、黃忠、魯肅…… 一共加起來不超過二十個。 但,有了鐵馬鐙就不一樣了,任何一個騎兵踩踏在馬鐙上,都能做到騎射。 此間戰斗力的提升根本無法衡量。 特別是對曹魏騎兵戰斗力的提升,讓關麟忌憚。 故而,這也是沔水山莊早就造出“鐵馬鐙”,卻一直存在關麟那邊,從未問世的原因。 這次…若不是任務特殊、任務兇險,關麟也絕不會拿出來交給黃忠。 此刻,黃忠再度回憶起臨行時與士武的對話,不由得感慨: “這小子…有本事,有見識,不一般哪!” 這邊廂,陸地上的黃忠還在感嘆,關麟這簡約卻不簡單的發明。 那邊廂,天穹上劉曄與諸葛恪在藤筐里,每人手持一個“千里望”在觀察著沿途的敵軍… “咦?那里怎么會有埋伏?” 諸葛恪驚呼一聲,他記憶里極強,明明記得…昨夜繪制的布防圖中,這個地方是沒有埋伏的,甚至最近的埋伏,是距離這個地方五十里外的一處山崗。 “果然有埋伏…”劉曄也注意到了這處埋伏,“看來與方才的那處埋伏一樣,是魏軍得到消息,將埋伏的地點更改了…” 聞言,諸葛恪立刻放下千里望,將藤筐中系好的兩鍛紅綢子往下拋。 一時間,兩段鏈接起來的紅綢迎風漂浮,高高的出現在這天穹。 當然,這是訊號… 紅色的綢帶代表有埋伏,兩段大小不一的紅綢代表的是正北方向。 黃忠也注意到了熱氣球給到的提示。 他反應迅速,直接吩咐,“往東走,渡過白河到對岸去,繞過前面的樹林,” 一聲令下,當即就有傳訊兵去通傳軍令。 “探馬…”黃忠再度吩咐,“去正北方向查探…” “喏!” 三匹快馬迅速的脫離了大部隊,獨自朝北部,朝那敵軍的埋伏之地行去。 這時,又三匹快馬追上了隊伍,“將軍…上一處石崗打探過了,果然有埋伏…若是從近道石崗方向過,兩側的弓弩手將會萬箭齊發,我軍勢必損失慘重!” 此言一出,黃忠下意識的脫口:“還真是…神了?” 他忍不住抬頭望向天穹。 他嘴上沒有再說什么,可內心中卻是波濤洶涌。 ——『黃某打了一輩子仗,這仗打的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了…』 想到這兒,他止不住的想到了關麟,想到了同族的黃承彥。 他的內心中更加震撼了。 ——『關家這小子是神了!』 ——『這老小子,這沔水山莊也神了!』 言及此處,他重重的踩踏到腳下的鐵馬鐙,感受著馬鐙回應給他的“著力感”,莫名的黃忠心里就是倆字——踏實。 他忍不住騰出一只手去摸了下身后背跨的大弓… 現在… 這鐵馬鐙的神奇,他黃忠已經感受到了; 熱氣球的神乎其技,他黃忠更是受益匪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