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姜三郎兄弟回家第二天就請人做了個車架給騾子安上。 自此姜家也有騾車了。 不過,沒多久孫里正就聞風上門收了車馬稅,還告訴他們,以后每年都要繳稅,與夏賦秋賦一起算。 與此同時,櫻寶也收到老爹帶回的三十四兩銀錠子,頓時開心到不行, 抽空就將大部分銀錠子收進洞府里。 之后她又種了一百朵精品金耳,一百朵雪耳,又將剩余的精品種菌分一些給老爹,大伯二伯與爺爺也分到一些。 分出去的精品種菌,在沒有混合液培育的情況下,估計比不上自己培育的,但作為次精品也應該可以。 “三郎,這些真是精品?” 姜大郎還有點迷糊, “你啥時候培育出來的?” 姜三郎摸摸鼻子:“上次吧,你拿去種著試試,種不種得出來還得看情況?!? 他也不敢打包票說能種出精品來,因為小閨女就是這么跟他說的。 姜老漢瞪了大兒一眼,“讓你種就好好種,哪來那么多廢話?!? 姜大郎訕訕端起種菌,小心翼翼分種在桑木上。 這玩意老值錢,一個趕上普通的三個,而且數量不多, 必須小心伺候。 姜老漢也分到五十朵精品,高高興興伺弄上, 也不假孫子之手。 如今他大孫子姜成也種了幾十株,不過不是精品。 大孫子今年都十五了, 馬上就要說親, 手里沒錢可不成。 幾天后,種金耳告一段落, 姜三郎趁著這段時間沒收麥, 又請村民去南坡挖掘水泊子。 那水泊子太小太淺, 儲存不了多少水, 而姜三郎在南坡種了好多果樹和棉花,正需要大量水去灌溉。 所以必須趁這個時候將水泊子擴大挖深,積蓄更多雨水。 “我說三郎,你家為啥在南坡子上蓋房?。俊庇写迕駟?。 這個問題已經被好多人問過,姜三郎都是一樣說法。 “川河每年都漲水,萬一哪天發了大水,把屋子沖了不就白忙活了?!? 有村民不信,笑道:“多少年都沒發過大水,就你膽小如鼠怕這怕那?!? “信不信由你。”姜三郎也不想浪費口舌。 一旁的李二永聞言若有所思,轉頭對大哥道: “哥,咱們的永業田也有一部分在坡上,不如也在這里蓋個屋子吧。咱蓋不了瓦房,蓋個茅屋應該沒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