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廖先生這才滿意,與孫里正一道去姜家在南坡的棉花地查看。 這會兒棉花已經長得老高,有的開始打花骨朵。 但田地里雜草較多,還需要及時鋤草。 “明府讓我等過來看看棉花的生長情況,是否需要額外施肥。”廖麒麟雖然秀才出身,但他家里也是種地的,對農桑之事也了解一些。 姜三郎道:“肯定要施肥的,像我家這片田地是下等田,之前就撒了塘泥還有草木漚的水肥,預計畝產能達到五六百斤,若是不施肥,下等田的畝產只有二三百斤。” 廖麒麟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不僅要施肥,等打花骨朵的時候還要將棉花葉片間掉一些,一是讓花朵開的多,二是要給棉苞足夠光照。” 姜三郎道:“我也是跟別的老農學的,但凡開花結果的莊稼葉片都不能太繁茂,那樣會搶奪果實的養料。” “嗯,有理。” 幾人邊走邊觀看棉花地情況,廖先生忽然問:“姜兄弟,我聽說你們村家家都會種植金耳,收益還不錯,可是如此?” 姜三郎含糊道:“就是貼補點家用罷了,之前咱們村好多人家連飯都吃不上,總要想點法子賺點錢,不然大家都像隔壁鄉那樣,青黃不接時都得出去討飯。” 廖麒麟笑笑:“姜兄弟別多心,我也就隨口問問,不知你們金耳的種子從何而來?” “先是我閨女在山林里撿到的,后來慢慢就種起來,現在的種菌都是自家留的,每次也就夠自家種點兒。”姜三郎道。 這事是瞞不住的,與其讓廖先生從別人口中誤聽誤信,不如由他自己說。 廖麒麟笑道:“實不相瞞,我家鄉那邊的日子也不好過,如果他們也能像你們村一樣搞點其他收入,也不至于拖家帶口地逃田了。” 姜三郎竟不好接話了。 孫里正笑呵呵解圍:“咱們鄉也不是每家都種金耳,好多農戶也都食不果腹呢。三郎他們的金耳種菌有限,大家都排著隊等他們能勻點兒出來。” 姜三郎看一眼孫里正,沒有接話。 確實,最近有不少外村人上門求購金耳種菌,但自家的種菌不能給別人,所以他暫時沒答應。 至于村里其他人賣沒賣,他就管不著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