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說到這里,傳訊的小兵忍不住有些鄙夷。 早有才名就是想著投降不說,還幫他們這些敵人的忙開城門,帶著敵人攻下京城?這種不要臉的事情他們都干不出來。 這時候,傳訊的小兵都有些同情聞人或這個皇帝了。 想了一下,聞人奚也沒有將人趕回去,而是讓人安排好了,“找人將他們統一安排在一個地方去,別讓他們亂跑,誰知道是真過來投靠的還是假過來投靠的。” “況且,這些人從前在京城生活互相之間肯定認識,讓他們住在一起,也不至于無聊不是。” 站在聞人奚背后的香玉聞言忍不住笑了一下。 “主子,您說得對,可不就是不怕無聊么,互相之間都認識,想來他們一定有很多話題可以聊。” ——那是當然的了! 這種偷偷投靠叛軍的事情說來就不好聽,那些高門世家最好面子,互相之間見面也只有尷尬的份,當然不會無聊了。 如果不是不合適,香玉簡直想要去看看。 而且,她對于自家主子讓人將他們安排起來的目的也有一些。 這些都是背叛了皇上的人,此時安排好了,等到事后才可以慢慢算賬啊。 農歷九月初,秋高氣爽,天氣晴朗,叛軍終于準備攻城了,將整個京城都包圍了起來,如今的歲朝也只剩下幾座城池沒有拿下而已,而一旦京城失手,那幾個地方估計也會直接投降。 整個京城如今都人心惶惶的,生怕叛軍進了城以后會殺人。 整個京城的富貴人家太多了,很多高門大戶,他們才是最害怕的。 還是因為黃家。 之前叛軍還沒有打過來的時候其實有人建議遷都。 這個建議也不是現在就有的,而是很久之前就有了,只是一直被聞人或拒絕了而已,因為他知道遷都對他沒什么好處。 如今京城被包圍,想要逃走也有些晚了。 “皇上,為了京城的百姓,還請盡快做決定啊。” 投降吧。 投降說不定還能活下去。 都這會兒了若是不投降,那么肯定要損失不少。 “朕是歲朝的君王,勢必要同歲朝共存亡,如何能投降?他日史書上又該如何評價朕?”和從前一樣,聞人或再次斷然拒絕。 慫恿他投降的人:“……” 你想和歲朝共存亡,但是我們不想! “家主,如果再不決定就來不及了,皇上不愿意投降,想要成全了自己的名聲也可以理解,如果可以的話,我相信家主也不會愿意的,只是您總要為家中的子弟著想。” “既然皇上想要成全自己的名聲,不想以如此的方式青史留名,不若就成全了他可好?也算是我等歲朝臣子為皇上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大人,如今已經到了這關頭,屬下知道您忠于歲朝,但總要為家族想想,若是讓叛軍誤會,日后可怎么是好。” “老爺,我們秦家需要擺出足夠的態度來……” 晚上,很多人家的書房都響著如此的交談。 第二日一早,叛軍攻城正式開始,似乎已經失去了斗志,他們受到的阻力不算大,而且攻城到一半,就有人從內部打開了城門,于是叛軍隊伍就這么幾乎沒有阻礙地攻進了京城之中。 原本熱鬧繁華的京城有些沉寂和蕭條,家家戶戶緊緊關著門窗,只從縫隙之中往外張望著,看著那些井然有序地走過街道的叛軍,沒有人敢露面。 那些朱門大戶就更加是關著大門了。 聞人奚騎在馬上,身上穿著鎧甲,手中拿著一柄□□,就這么走在最前方,直奔皇宮而去。 跟在她身邊的晏安公主整個人都有些激動。 時隔多年,她終于再次回到了這里,馬上就要見到多年沒見的弟弟了,她當然緊張得很。 ……從上輩子算起,她已經十幾年沒有看到聞人或了。 之前她惦記著,但晏安公主很快就發現她雖然變成了鬼,但是卻不能距離聞人奚太遠,最多也就十幾里地的距離,再多就不行了,這才這些年都沒有回來看看牽掛的弟弟。 如今,終于要看到弟弟了。 此時皇宮的議政殿,朝中的大臣大半都來了。 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聞人或一直堅持不肯投降,這群人便露出了猙獰的面目。 聞人或正坐在龍椅上看著臺階下的大臣們,臉上的表情冷極了。 而他身旁還有幾個人護著他,龍椅前方擺著一張案牘,那是聞人或每日上朝偶爾放東西的地方。 此時那張案牘上方卻懸掛著一條打了結的白綾。 因為他不肯投降,這群人準備讓他“被”殉國。 “各位愛卿還真是我歲朝的大好臣子。” “皇上,時辰不早了,您請上路吧,若是等到叛軍攻進了皇宮,只怕您還不如此時上路得好。” 站在最前方的吏部尚書秦端拱了拱手催促道。 “您與歲朝共存亡,您殉國以后,那叛軍首領為顯仁慈,必然不會對著太后娘娘下手的。” 提到太后,這是威脅。 守在聞人或身旁的人臉上都帶著憤怒,不過卻還冷靜得很,只是安靜地護在他周圍,確保他的安全。 太后那邊自然也有人守著。 聞人或站了起來,伸手拉了拉已經打好結就等著他上路的白綾,然后在眾人的目光下……再次坐了回去。 “朕對奪我江山的叛軍很有興趣,總要讓朕看看,到底是哪位英雄才好上路,將來到了地下,也能如此和我聞人家的列祖列宗交代。” 大臣們:“……” 正在這時,一個小太監連滾帶爬地沖了進來。 “不好了!叛軍!叛軍打進來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