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噤若寒蟬。 然而, 歲朝的大臣安靜如雞,可聞人奚帶過來的這些人卻不會,聞人奚既然說了, 那么他們肯定會配合動手,而不是當做沒聽到一般。 秦端看到走到自己面前的兩個兵丁,臉上表情難看得很,頗有些色厲內荏,“聞人羲!你敢!” “我為何不敢?” 聞人奚微微抬眸,平靜冷漠地看著饅頭冷汗的秦端。 “我乃歲朝吏部尚書, 你如今帶著叛軍打到京城, 毀了歲朝的江山,并且還趁機報復, 就不怕天下人恥笑嗎!” “趁機報復?秦大人說笑了, 秦大人這是做了什么,才需要我趁機報復?我想要報復隨時都可以, 我還需要趁機?況且……天下人恥笑?恥笑什么?我不過是成全秦大人的忠義而已,為何要恥笑我?” 聞人奚清楚, 秦端急了。 可那又如何?他們剛才在這里逼聞人或的時候可是理直氣壯得很,如今聞人奚不過是在做他們剛才想做但沒成功的事情而已。 “我可是叛軍, 秦大人莫不是還指望,我供著你們這些蛀蟲不成?” 被聞人奚這么直白地稱作蛀蟲, 在場所有歲朝的官員臉色都難看得很。 他們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優越, 到哪里都被人捧著,端的是陽春白雪的世家風范, 什么時候被人稱作是蛀蟲?然而無論心中多不滿,此時他們都不敢吱聲。 聞人奚身上的煞氣太重了,說這些話的時候, 鋒利的目光還從他們身上掃過,讓人頭皮發麻。 “還不快些,若是遲了,趕不上投胎,豈不是要等著?” “聞人羲!” 秦端想掙扎,但他一個從小到大養尊處優的文臣,哪里是兩個武將的對手,很快就被拖上了臺階。 因為秦端的不配合,兩人一直將他壓到案牘上。 秦端掙扎間門看到了其中一人的臉,瞬間門就認了出來,“李懷安!你沒死!” “秦端老匹夫,你都沒有死,老子怎么可能會死?老子還指望看你們的下場呢,如今不就看到了?”因為一身鎧甲,頭上也戴著盔甲,眾人也不太敢抬頭看向聞人奚帶過來的這些人,生怕被誤會是在挑釁,所以之前還真的沒有人發現李懷安。 但這樣的事情,李懷安怎么可能不到場? 當日聞人或一步一步走得多艱難,李懷安看在眼中,都記著呢。 他如今來看這些人的下場。 黃家早在兩年多前就覆滅了,如今的秦端也走上了末路。 秦端也是在掙扎間門才看清李懷安的臉的,如今李懷安年紀也不小了,但身體強健,力氣也不小,一個人就能將秦端這樣的人壓住。 聽到秦端和李懷安兩人的對話,原先歲朝的那些官員頭低得更低了。 從剛才聞人或走到聞人奚面前,他們就知道這對姐弟早就聯系上了,聞人或也早就清楚神秘的叛軍首領到底是誰,可如今看著李懷安,眾人想到三年前的事情,這才明白原來那時候聞人或和聞人奚就已經聯系上了。 不,或許還要更加久。 他們誰都沒有想到,他們以為在掌握之中,翻不出什么大浪來的聞人或居然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做了那些事情,就如同他們怎么也想不明白,當日和親儀仗被劫走,以為死了的晏安公主會換了這么個身份重新回到京城。 而這一次,是他們輸了。 輸得非常徹底。 從前很多世家門閥其實都覺得,聞人家的人得到歲朝的天下本就帶著巧合運氣,后來先帝坐上皇位更加是如此,這聞人家不過如此,只是運到好而已,可是如今再看…… “虛偽狡詐的老匹夫!沒想到吧,公主回來了!想用皇上的命投誠?你可真是歲朝的大忠臣!既然如此,大忠臣,趕緊上路吧!” 冷笑著說完,李懷安不由分說,像是拎小雞崽一樣硬按著秦端的腦袋,將他的腦袋塞進白綾中,隨后跳下案牘,直接將案牘抽走了。 秦端還想說什么,腳下突然懸空,白綾勒緊,很快就沒辦法說話了。 站在下面的歲朝大臣小心地抬頭,看著秦端在上面掙扎,紛紛畏懼地低下了頭。 ——如今的晏安公主是真的不一樣了,從前的話,她是絕對沒有這個膽子的,可是如今,卻敢當著所有人的面縊死吏部尚書秦端。 秦端,可是秦家的家主啊! 這也表明,聞人奚壓根沒有將他們這些世家門閥放在眼中。 想想也是,這一路打過來,聞人奚可沒靠著誰幫忙,而且和秦家不相上下的黃家早在兩年前就覆滅了,連幾個月大的稚兒都沒有放過。 這如何讓他們不害怕? 就算聞人奚不會將他們都殺了,可殺幾個人,滅幾個家族用來殺雞儆猴,那也沒有問題的。 而他們誰也不想成為殺雞儆猴的那只雞。 況且,沒有人想死,別管他們平日里如何慷慨激昂,面對如此情況都是不想死的。 秦端年紀不小,在上面掙扎了沒一會兒就徹底不動了。 這根原本為聞人或安排的白綾最終沒有要了聞人或的命,反而要了他自己的命,不得不說,這一幕還真是諷刺。 一片寂靜。 聞人奚依舊坐在上首,將所有人的表情看在眼底,輕聲笑了一下,“如此,成全了秦大人的忠義,想必秦大人肯定開心得很,稍后到了地下,也能和父皇好好說道說道自己是如何為了歲朝鞠躬盡瘁的。” “如今秦大人已經上路了,還有誰?你們可都是歲朝的大忠臣,如此為遂兒著想,生怕他屈辱死去,看在你們如此為遂兒著想的份上,我總不介意成全你們。” 沒有人說話。 他們心里都明白,所謂的為聞人或著想到底是什么意思,因為清楚聞人奚是在為聞人或報仇。 而他們的賬可不止這么點,還有不少。 只要想到這里,再看看渾身冒著寒氣,長矛閃著寒光的那些叛軍,歲朝的大臣們心中就發苦。 在這里的不乏世家門閥之中掌權的人,家主更是不缺,就算不是家主,在家族中話語權也不低,可以說站在這里的除了聞人奚帶過來的人以及原本皇宮伺候的宮人,幾乎個個都是高門大戶出來的。 他們不但要考慮自己的安危,還要考慮家族的安危與長遠之計,然而聞人奚的態度太明顯了,明顯看他們不順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