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是,“選擇”到底是什么? 霧氣再度開始消散,經歷過幾次的曲月很明顯地感覺到某種停滯的東西開始再度流動。 這一次,她分配到的身份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男生,名字叫做魯海平,同樣是「舊影」。 魯海平似乎相當孤僻,聊天記錄空空如也,曲月從他加入的寥寥幾個課程交流群中甚至都看不出現在到底是在哪個時間節點。 當曲月在這具身體中醒來時,魯海平正在電子閱覽室中看著。 看是一種相當正常的娛樂活動,只從這點也看不出任何信息。 時間是下午三點半,周圍也有不少學生在安靜地使用計算機。 ……這里,很「安全」。 鐘離先生說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選擇」…… 迄今為止,她經歷過: 第一個身份,王淼淼。如果一定要說「選擇」的話,她做出的出格而冒險的行徑應該是選擇在最后對常六安問出了一個有些ooc的問題,而不是完全安安穩穩地度過半小時。 第二個身份,侯玉。她選擇參加巡邏,而不是待在絕對安全的監察會活動樓中。 第三個身份,何開瑞。她選擇去與那名玩家見面,而不是留在安全的教室中。 第四個身份,李淑儀。她選擇去食堂和更多「舊影」待在一起,而不是獨自一人度過半小時,保證不被暴露的絕對安全。 ……如果是這么解釋的話,她確實每一次都做出了選擇。 與其說是選擇,不如說是「傾向」—— 無論曲月還是鐘離,他們都傾向于從無盡的輪回中尋找離開的線索,而不是追求安全平穩地度過每一個半小時。 為什么鐘離先生讓她堅持這種傾向? 雖然單純的提醒她不要忘記初衷也解釋得通,但曲月莫名覺得,鐘離應該不會不只是想要提醒她這件事。 應該…… 應該還有別的原因才對。 難道,她的選擇也能影響到副本? 其實她并不是沒有覺得事情有些過于巧合了。她每次分配到的角色,似乎都若有若無地能為她探尋真相提供一部分的線索。 難道是因為她選擇了探尋真相,并且每一次都向無盡回廊明確「我選擇這種傾向」,無盡回廊才讓她經歷這些的? ……這種機制,好像在…… 好像在哪里見過。 曲月的心中浮起了一種可能。 她有些僵硬地站起身來走進洗手間的隔間,緩慢地從系統背包中取出了那張紙條。 “……短平快、碎片化信息對青少年的認知能力有相當嚴重的負效應,同時短視頻軟件根據大數據推送相似視頻機制使青少年對短視頻的上癮程度顯著上升。” ……是啊,早該想到的。 那張紙條,暗示的不是別的…… 它暗示的,正是「無盡回廊」背后的隱藏機制。 第(3/3)頁